[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小波理论的印刷品墨斑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1028.0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栋;张美云;陈永常;李文育;梁巧萍;张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956 | 分类号: | G01N21/956;G06T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理论 印刷品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品质量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印刷品墨斑测量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小波理论的印刷品墨斑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印刷品墨斑,一般定义为:在印刷品的所有方向上,密度的空间频率小于0.4周期/mm的无周期性的波动,尤其是在实地区域由于油墨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色彩不正常,深浅不一致的斑点和条纹。印刷墨斑是影响印刷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多色印刷中最常见的印刷缺陷。
目前对印刷墨斑的测量方法主要有ISO印刷墨斑测量法,比参数墨斑算法和人工视觉判断法。但这些方法对印刷墨斑进行分析及评价,仍然存在着相关的不足:ISO印刷墨斑法仅是从几何计算的方法对墨斑进行简单计算,且算法比较粗造,精度比较差;比参数墨斑测量法通过测量亮斑和暗斑的周长及其密度对比来表达印刷墨斑的程度,但是此方法由于未考虑噪音的影响及在50%的阈值处周长与人眼视觉评价时的不均匀性差,使得与人眼的相关性差,同时也降低了墨斑测量的精度;而人眼视觉判断法,是靠人工去逐一观察,十分费时,费力,而且因人的视觉差异,判断结果不太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小波理论的印刷品墨斑测量方法,解决了现有测量方法精度低,计算方法粗糙,费时及费力的问题,同时考虑墨斑图像的噪声及将墨斑图像时域和频域联系来,精确的评价了印刷品墨斑的程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小波理论的印刷品墨斑测量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用扫描仪采集印刷图像;
步骤2:按照取样图像尺寸为4cm-6cm,选择印刷图像上需要测量的部位,即为印刷墨斑图像;
步骤3:对步骤2得到的印刷墨斑图像,采用不同的小波基进行不同级数的分解,将印刷墨斑图像分解成高频图像和低频图像两部分,去除高频噪声,并保留低频图像;
步骤4:对步骤3得到的去除噪声后的图像通过二维离散平稳小波逆变换,进行图像重构,得到印刷墨斑的平滑墨斑图像;
步骤5:计算步骤4得到的平滑墨斑图像灰度值的变化,即墨斑大小PM:
其中:(x,y)为平滑图像的纵横坐标,I(x,y)为平滑图像的灰度值,L为离散图像矩阵的大小,即得印刷品的墨斑的大小,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印刷品上是否有墨斑:在印刷品的所有方向上,比较PM与0.4的大小,小于0.4则有墨斑,大于0.4则没有墨斑,其中图像尺寸的单位为mm。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1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物果仁脱皮前连续作业式浸泡装置
- 下一篇:可连接的电气装置之间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