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型钴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5392.6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黎;蔡东方;冯霄;郭烈锦;贺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C07C11/02;C07C1/1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型钴基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O2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系涉及一种能提高催化性能的负载型钴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O2的大量排放致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引起全球性的环境恶化,但同时它也是碳一家族中最为廉价和丰富的碳资源,是碳一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固定化及资源化研究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世界石油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以石油裂解制备低碳烯烃的工业将面临“无米之炊”的严峻形势,而低碳烯烃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利用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可以将CO2变害为宝,实现对碳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丰富低碳烯烃的合成途径,降低低碳烯烃的生产成本,解决因石油紧缺而低碳烯烃产量减少的难题。
目前,CO2加氢在甲烷化和合成甲醇方面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合成烯烃的研究报道不多。虽然合成低碳烯烃在热力学是可行的,但是远远不如合成甲烷有利。根据分子的稳定性来看,烯烃在催化剂上容易加氢生成烷烃,因此合成低碳烯烃的催化剂研究比合成甲烷催化剂要复杂的多,一氧化碳加氢催化剂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种催化剂体系的研究,为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催化剂研究提供了可靠有益的借鉴,结合二氧化碳的分子特征及前人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剂开发的经验,开发新的高选择性高活性的新型催化剂是CO2资源化制取低碳烯烃研究开发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CO2加氢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转化率高、选择性高,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负载型钴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负载型钴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备料
将Co(NO3)2·6H2O、Cu(NO3)2·3H2O和Zn(NO3)2·6H2O固体粉末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制成混合溶液,其中,按摩尔比,Co(NO3)2·6H2O∶Cu(NO3)2·3H2O∶Zn(NO3)2·6H2O∶去离子水=(2-3)∶1∶0.8∶1,将混合溶液快速搅拌均匀作为浸渍液,同时,将Al2O3载体在干燥箱中100℃以上干燥;Al2O3载体与去离子水的摩尔比为0.1∶1;
(2)催化剂前驱物的制备
a、将Al2O3载体置于浸渍液中,采用超声波浸渍法进行浸渍至少2h;
b、将浸渍过的Al2O3载体滤出,在100℃以上干燥,然后将干燥过的Al2O3载体于250~450℃的条件下焙烧2-4h;
c、待焙烧过的Al2O3载体冷却后,再次放入到的滤出Al2O3载体的剩余浸渍液中进行超声波浸渍至少2h,然后重复步骤b;
d、重复步骤c操作0-2次,得到2-4次焙烧物;
e、将步骤d得到的焙烧物进行研磨,利用标准检验筛筛分至60-80目,最终得到催化剂前驱物;
(3)采用程序升温还原工艺,对所得催化剂前驱物进行催化剂还原,得到负载型钴基催化剂。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程序升温还原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53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