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口径钢筋砼管模具拆卸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35361.0 | 申请日: | 2011-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4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生;周松;赵国强;田培云;桂植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8B21/8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 地址: | 2002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钢筋 模具 拆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接头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大口径钢筋砼管模具拆卸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材用于顶进法施工较为广泛,一般应用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如难以开槽作业、对施工环境要求较高、不能引起地面沉降的地域,如:铁路、公路等建(构)筑物下方的地下施工。目前顶进法施工用钢筋砼管的主要构造为:混凝土管壁内嵌装钢筋笼架,该钢筋笼架是由同轴的两个圆柱形钢筋骨架通过架立钢筋拼装而成的,混凝土管壁一端固装钢套环作为承口,其另一端混凝土管壁外侧开槽作为插口,而两节混凝土管连接处则采用柔性材料止水带密封。此种混凝土管主要应用于排水领域,一般用顶进法施工,其缺陷主要是承、插口连接处闭水可靠性较差。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承插式钢筋砼管口径的增大,但止水带理想压缩比规定不变,也即要求承、插口的绝对误差不变,这就变相的降低了制管时允许的相对误差。譬如过去一般认为钢筋砼管最大直径为3M,常见的钢筋砼管直径在2M左右,而现在钢筋砼管的直径可达到4-5M,假设在采用相同止水带的情况下,允许的绝对误差在2mm内,显然直径4M的钢筋砼管制造精度、难度要远远高于直径2M的情况。
故此,为保证钢筋砼管的制造精度,本申请人在2010年提出了适用此类超大口径承插式钢筋砼管的模具,此种钢筋砼管模具结构和一般模具结构不同,为区分钢筋砼管承、插口与管身精度要求,将外模按纵向分别制成上模、中模、下模、内模及底模,其中上模由定位模和成型模组成,通过设置定位模以约束通常意义上的浇筑用模具(即本文中成型模)的形状,使得成型模在反复使用后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通过定位模强制约束其构成圆柱型;底模上端面同轴固定一用于插装承口端钢套环的定位支座,通过定位支座来约束钢套环底部之圆度。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满足了大口径承插式钢筋砼管的精度要求。
但是由于模具及浇注的钢筋砼管尺寸过大,拆卸极为不便,尤其是中模和钢筋砼管间由于接触面积较大,分离非常困难。以往模具拆卸方法一般采用撬杠以一个半模为支点,将另一个半模与钢筋砼管分离,之后用大锤反复敲打作为支点的半模,使之分离。采用此种拆卸方法后,模具经过反复拆装极易变形造成精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大口径钢筋砼管模具拆卸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下模上设置安装顶升机构的安装座,采用顶升机构将中模的两个半模分别与钢筋砼管分离,避免了撬、敲打对模具的损伤。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大口径钢筋砼管模具拆卸方法,涉及一种由上模、中模、下模、内模及底模构成的钢筋砼管模具,所述底模上端面同轴固定一用于插装承口端钢套环的定位支座,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a) 待所述钢筋砼管浇注完成后,将内模吊出模具外;
(b) 拆除中模和下模间连接结构,之后采用顶升机构顶升所述中模,并于所述定位支座上端面均布若干垫块I,将钢筋砼管搁置于所述垫块I上;
(c) 于所述下模上端面均布若干高度小于垫块I的垫块II;
(d) 拆除上模;
(e) 拆除构成所述中模的两个半模间的连接结构;
(f) 采用顶升机构顶升任一所述半模,待此半模与钢筋砼管分离后,将其搁置于垫块II上,之后对剩余半模重复此步骤;
(g) 拆除下模和底模间连接结构,之后依次将所述两个半模、钢筋砼管及下模分别吊走。
所述下模上端水平向外延伸有用于和中模同轴固定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外缘均匀分布有若干紧闭螺栓,所述下模的下端水平向外延伸有环状突缘,所述法兰盘和所述凸缘间垂直焊接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下模的外表面焊接,所述凸缘上设有若干用于放置所述顶升机构的安装座,所述法兰盘垂直对应所述安装座处开设有开孔,用于所述顶升机构上端与所述中模接触。
所述顶升机构为千斤顶。
步骤(a)吊出内模的具体步骤是:移除内模上的门板,之后旋转丝杠将内模收缩,之后采用吊车将内模吊出模具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53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