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控制的方法和相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5027.5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8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瑾;杨育波;朱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10 | 分类号: | H04W52/10;H04W52/14;H04W5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控制 方法 相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地涉及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相应装置。
背景技术
如在3GPP TS36.213中已经定义的,LTE的上行(UL)功率控制由开环机制与闭环机制结合而成。其中,开环机制是指用户设备(UE)的发射功率取决于对下行(DL)路径损耗的估计,而闭环机制是指网络可以附加地通过下行传输的显式的功率控制命令来直接地控制UE的发射功率。开环功率控制(OLPC)主要负责UE发射功率的粗略调节,它主要补偿路径损耗的缓慢变化,从而对所有用户获得某个平均的接收信号功率。而闭环功率控制(CLPC)主要用于用户特定的功率设置的调节,它能够较好地消除信道快变的影响,并且匹配或者尽量接近接收SINR,以进一步优化网络总体性能。
根据被调度给PUSCH传输的资源块(RB)的数量,在每个子帧中的PUSCH的传输功率(即上行功率)从半静态的操作点以及动态偏置被推导得到。在3GPP中,PUSCH传输的功率控制公式由下式所定义:
PT=min{Pmax,10·log10(M)+P0+α·PLDL+ΔMCS+δ} 1)
其中,PT是在给定子帧中的发射功率,Pmax是该UE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例如23dBm,M指示了以物理资源块(PRB)的数量所衡量的PUSCH带宽,PLDL是由UE所测量到的下行路径损耗。
并且,其中,P0是上行发射功率基础等级,α是开环路径损耗补偿因子,它取决于包括小区间干扰和小区负载在内的很多因素。
P0进一步包括:小区特定分量P0C,其表示小区内所有UE的通常功率等级;以及UE特定偏移分量P0U。基础等级P0的UE特定偏移分量P0U由eNB通过上层信令下发至UE,使得eNB能够在UE的传输功率设置中校正系统的偏移。
此外,ΔMCS是与调制编码方式(MCS)相关的分量,它反映了对于不同的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需要不同的SINR。δ是由显式的TPC命令所指示的UE特定的调节值,它是UE特定的、从半静态操作点处闭环功率控制(CLPC)校正值。
以上介绍了3GPP中的功率控制方式。在异构网络中,微微小区(picocell)是较小并且功率较低的无线接入点(AP)。这些微微小区用于增加网络容量,拓展宏小区覆盖并且引入新的服务。但是微微小区的共信道布置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其对现有宏小区网络或者其它微微小区产生干扰。
图1示出了异构网络中的上行链路传输。
如图1所示,在异构网络中存在两种情况,可能发生严重的上行共信道干扰。其一,在宏小区(Macro Cell)的边缘,宏用户设备(MUE)以较大的发射功率向宏无线接入点(Macro-eNB)发送信号,从而克服MUE和宏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较大的路径损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该小区边缘正好存在一个微无线接入点(Pico eNB,或称RRH)RRH2,那么MUE以较大功率发送的上行信号会对与RRH2相关联的微用户设备(PUE)向RRH2发送的上行信号产生很大干扰。其二,在RRH,例如RRH1距离宏无线接入点很近的情况下,与RRH1相关联的PUE所发送的上行信号也可能对MUE发送宏无线接入点的上行信号产生很大干扰。
为了协调以上不同情况中的共信道干扰,与不同的RRH相关联的UE的上行功率控制应该具有不同的设计目标。例如,对于位于小区边缘的RRH来说,与它们相关联的UE应该使用较高的发射功率来克服来自MUE的干扰。又例如,对于邻近宏无线接入点的RRH,与它们相关联的UE应该使用较低的发射功率,以避免对MUE造成严重干扰。可见,功率控制的可适配地调节,例如依赖于RRH的相对于宏无线接入点的位置的调节是比较有利的(J.Gora,K.I.Pedersen,A.Szufarska and S.Strzyz,“Cen-specific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in LTE”,IEEE VTC2010-Fall,加拿大渥太华,2010年9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50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