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4685.2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0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杨震斌;周敏捷;柳慧超;崔北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大智能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吴娜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布式 自动化 系统 远方 监控 终端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馈网自动化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馈网自动化系统(FA)是配网自动化系统(DA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电力工业体制的改革,逐步地实行输配电的分开。配电环节的开放,分散发电装置的广泛使用,可以在合适的地点提供合适的能源解决方案,从而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能量的转换效率。
然而由于分散发电装置的布置及投运的不确定性,使得配电网络运行方式经常变动,使全网运行方式及拓扑结构产生变化,由于对馈网线路的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识别、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必须依赖于配电子站和主站,在配电网络运行方式经常变动的情况下,系统维护和运行的成本大大增加;同时,线路断路器重合的次数增加,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无需依赖配电子站和主站、系统稳定性强、能够实现分布式控制的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其信号输入端与用于对线路上的电压、电流进行采样的电压电流采样模块相连,其信号输出端与用于控制断路器动作的遥控输出模块相连,其信号输入输出端分别与以太网控制模块、存储器相连,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通过以太网控制模块与上位机、主站和线路上的其他远方监控终端通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
(1)上位机对线路上的各个远方监控终端进行配置,生成相异的控制策略,分别存储到各个远方监控终端的存储器内;
(2)远方监控终端上电初始化,实时监测电力线路上的电压、电流,当远方监控终端所在的环路发生故障时,位于电源出口处的远方监控终端判断该故障是否为瞬时故障,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不动作;
(3)若步骤(2)的判断结果为否,位于电源出口处的远方监控终端发出含有“事故总信号”的通信报文,该线路上的各个远方监控终端接收到该通信报文后,执行预先设定的控制策略,进行故障的定位隔离及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基于分布式控制策略,通过定义远方监控终端之间的通信与规范,构成完整的智能化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实现方式,无需依赖配电子站、主站,实现馈网线路的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识别、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等功能,降低了系统运行、维护的成本。采用实时工业以太网与IP组播技术,故障识别、定位、保护快速可靠,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大大减少了线路断路器的重合次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通信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1,其信号输入端与用于对线路上的电压、电流进行采样的电压电流采样模块相连,其信号输出端与用于控制断路器动作的遥控输出模块2相连,其信号输入输出端分别与以太网控制模块3、存储器4相连,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1通过以太网控制模块3与上位机、主站和线路上的其他远方监控终端通讯,如图1所示,所述的断路器采用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
如图1所示,所述的电压电流采样模块由电压电流互感模块7和AD采样模块8组成,电压电流互感模块7的输出端与AD采样模块8的输入端相连,AD采样模块8的输出端通过数据总线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1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1的信号输入输出端通过I2C总线与存储器4相连。所述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1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分别与串行通信模块5、实时时钟模块6相连,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1通过串行通信模块5与外部数据采集终端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大智能电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大智能电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46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