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4685.2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0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杨震斌;周敏捷;柳慧超;崔北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大智能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吴娜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布式 自动化 系统 远方 监控 终端 及其 实现 方法 | ||
1.一种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其信号输入端与用于对线路上的电压、电流进行采样的电压电流采样模块相连,其信号输出端与用于控制断路器动作的遥控输出模块相连,其信号输入输出端分别与以太网控制模块、存储器相连,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通过以太网控制模块与上位机、主站和线路上的其他远方监控终端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电流采样模块由电压电流互感模块和AD采样模块组成,电压电流互感模块的输出端与AD采样模块的输入端相连,AD采样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数据总线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信号输入输出端通过I2C总线与存储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分别与串行通信模块、实时时钟模块相连,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通过串行通信模块与外部数据采集终端通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断路器采用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
(1)上位机对线路上的各个远方监控终端进行配置,生成相异的控制策略,分别存储到各个远方监控终端的存储器内;
(2)远方监控终端上电初始化,实时监测电力线路上的电压、电流,当远方监控终端所在的环路发生故障时,位于电源出口处的远方监控终端判断该故障是否为瞬时故障,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不动作;
(3)若步骤(2)的判断结果为否,位于电源出口处的远方监控终端发出含有“事故总信号”的通信报文,该线路上的各个远方监控终端接收到该通信报文后,执行预先设定的控制策略,进行故障的定位隔离及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位机根据线路的拓扑结构、电源、各个远方监控终端在拓扑结构中所处的位置,配置各个远方监控终端的终端地址、位置地址、负载大小、故障标志、断路器的类型以及与绑定的遥信遥控信息,生成相异的控制策略,并将控制策略分别存储在各个远方监控终端的存储器内,上位机下发复位命令,复位各个远方监控终端,运行新的拓扑信息与控制策略;当远方监控终端上电初始化后,其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通过I2C总线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配置信息,完成远方监控终端的初始化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方监控终端实时监测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当所在的环路发生故障时,各个远方监控终端等待电源出口处的重合闸信息,若重合闸成功,位于电源出口处的远方监控终端发出重合闸成功信息,判断为瞬时故障,其他各个远方监控终端不动作;否则,位于电源出口处的远方监控终端发布重合闸不成功信息,判断为永久故障,位于电源出口处的远方监控终端发出含有“事故总信号”的通信报文至线路上的其他各个远方监控终端,“事故总信号”的通信报文为子网广播或组播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分布式馈网自动化系统的远方监控终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远方监控终端收到“事故总信号”的通信报文后,根据联络开关的位置,预判线路负荷的大小,采取存储的控制策略进行故障区域进行定位和遥控操作,将故障区域邻近的分段开关全部打开,从而达到隔离故障区域的目的;操作完毕后,远方监控终端发送本次操作的结果,线路上其他的远方监控终端可根据操作结果进行相关动作,远方监控终端可根据网络重构策略在故障区域隔离后对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调整,使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大智能电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大智能电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46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