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4210.3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8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郭武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采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姜燕;邢雪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两个LED芯片的发光二极管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结构由于使用寿命长、体积小、耗电量低与反应速度快等优点,以取代传统的灯泡,目前受到许多研究的瞩目。
一般产生白光发光二极管结构的方法之一是于蓝光LED芯片上涂布或填充黄色荧光粉,借由蓝光与黄光是互补色光的原理,混光制作出白光。
之后,另一种产生白光发光二极管结构的方法,是混合发出不同颜色光的LED芯片,以产生白光。US 7,005,667专利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其将一蓝光LED芯片与一与蓝光互补的LED芯片(如黄光LED芯片)平行排列,以混合产生白光。然而,平面封装两个LED芯片会占据较大的面积,使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尺寸受限。
因此,业界亟需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其能够占有较小的面积,以使后续的二次光学设计较为容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一基板;一第一LED芯片,形成于该基板之上;一粘着层(adhesion layer),形成于该第一LED芯片之上;以及一第二LED芯片,形成于该粘着层之上,其中该第二LED芯片具有一第一导线,其中该第一导线电性连接至该基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此发光二极管结构借由垂直堆叠两个以上的LED芯片而得,因此,相较于平面封装的发光二极管结构,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可占有较小的面积,以使后续的二次光学设计较为容易。再者,可借由混合多种发出不同颜色光的LED芯片,以提高发光二极管结构的演色性(color rendering index,CRI)。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1B为一系列剖面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
图2为一剖面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
图3为一剖面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
图4A-图4B为一系列剖面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
图5为一剖面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
并且,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20、30、40、50~发光二极管结构
100~基板
150~银胶
200~第一LED芯片
200a~第一表面
202~芯片基板
204~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
206~有源层
208~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
210~第一垫片
212~第二垫片
250~第二导线
300~粘着层
400~第二LED芯片
400a~第二表面
400b~第三表面
402~芯片基板
404~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
406~有源层
408~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
410~第三垫片
412~第四垫片
450~第一导线
500~第二粘着层
600~第三LED芯片
600a~第四表面
600b~第五表面
650~第三导线
700~荧光粉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5用以描述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剖面图。上述图形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其中各个元件并非依照实际尺寸而绘制。
请参见本发明图1A,此图显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结构10的剖面图。发光二极管10包括两个LED芯片,此两芯片垂直堆叠且各自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以混合产生白光。
发光二极管结构10包括基板100,第一LED芯片200、粘着层300与第二LED芯片400,其中第一LED芯片200形成于基板100之上,粘着层300形成于第一LED芯片200之上,第二LED芯片400形成于粘着层300之上,以及第二LED芯片400具有第一导线450,第一导线450电性连接至基板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采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采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42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收器组件
- 下一篇:等离子体氮化处理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