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行驶交通工具上实施的温差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3501.0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1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赵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蒙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吕建平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驶 交通工具 实施 温差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特别涉及利用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的自然风及车辆自身产生的热量通过温差发电片组件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属于能源回收再生利用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越来越高,以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对石油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和消耗,保护环境,新能源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利用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行驶产生的废气(高达600℃)、机舱内热气(也比环境温度高几十度)通过温差发电片组件产生直流电源的研究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不断有新的技术方案推出。通过温差发电片组件进行发电,温差发电片组件两端的温差越大,装置的发电效率越高。
CN201332370Y公布了一种利用车辆排气管排放气进行温差发电的装置,该装置的温差发电片、散热片、绝热段与方形排气筒紧密配合做成一体,该装置的不足是排气管生产加工复杂、重量和成本增高,安装维护修理不便,且当排气管更换时温差发电系统则需同时更换,运行成本高,所以在实际中运用率不高。
CN200997576Y公布了又一种利用车辆排气管排气温度进行温差发电的装置,该装置直接在排气管外壁上敷设弧形温差发电片,其生产、安装要求高,稳定性不好,且低温面散热性能不良,实际运用中发电效率不高。
CN200997575Y公布了一种利用车辆水箱的水温实现温差发电的装置,该装置是直接在水箱的迎风面上安装温差发电片,这就造成了水箱迎风散热面被温差发电片遮挡,水箱丧失大部分利用车辆行驶时自然风散热功能,散热不畅,水箱内水温迅速上升,导致水箱的冷却功能降低,冷却风扇长期处于工作状态。风扇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反之将导致电能耗费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利用交通工具行驶产生的热进行温差发电装置的现状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利用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产生的热和自然风进行温差发电的全新结构的温差发电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在行驶交通工具上实施的温差发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安装在装置本体上的温差发电片组件、散热器和热管,温差发电片组件的高温端与装置本体的集热端联接,低温端与装置本体的散热端联接,所述散热器由一端固定的若干散热翅片和包围着散热翅片使交通工具行驶产生的自然冷风从翅片叶面之间流过的管筒构成,所述热管,其蒸发段固定设置在与温差发电片组件低温端相对应的装置本体散热端处,其冷凝段与散热翅片基体固定联接。
当本发明以交通工具上较高温度的体表为温差发电热源时,装置本体的集热端不需设置集热器,最好是直接将装置本体的集热端与较高温度的热源体表紧密联接。但当本发明以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发动机机舱内的热气等较高温度的气体为温差发电热源时,最好在装置本体的集热端设置集热器,所述集热器可设计成由一端固定的若干集热翅片和包围着集热翅片使热风从翅片叶面之间流过的管筒构成,集热翅片基体与装置本体集热端固定联接。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可进一步采取下述技术措施。下述各项技术措施可单独采取,也可一并采取,或不同的技术措施组合采取。
所述装置本体优先设计为剖开式结构,一部分为装置本体的集热端,另一部分为装置本体的散热端,通过联接组件将温差发电片组件紧密固定在装置本体集热端与散热端之间,使温差发电片组件的高温端与装置本体的集热端、温差发电片组件的低温端与装置本体的散热端紧密接触。
所述热管优先采用直管热管,热管管体内壁敷设一层能吸附工质的吸液芯,其与温差发电片组件低温端相对应的一段为蒸发段,与散热翅片相对应的一段为冷凝段。
在环绕温差发电片组件周围的装置本体集热端与散热端之间设计有隔热层,以保证热量尽可能从装置本体的集热端进入温差发电片组件,使更多的热能转换成电能,未转化的热量再传导到装置本体的散热端,。
将温差发电片组件紧密固定在装置本体集热端与散热端之间的联接组件最好采用螺栓螺母联接组件。螺栓螺母联接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集热器的集热翅片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均可设计为,从其基体向外断面逐渐收缩变薄外端悬空的结构形式的翅片。散热器的散热翅片和集热器的集热翅片最好分别是在装置本体散热端和集热端上直接加工出来的翅片,当然也可以采取焊接结构,即在翅片基体上焊接若干翅片以构成翅片散热器和翅片集热器。采用在装置本体散热端与集热端上直接加工出翅片,有更好的传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蒙,未经赵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35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