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FP-IgM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1053.0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5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蒋敬庭;吴昌平;陆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斌;蒋敬庭;吴昌平;陆明洋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G01N33/543;G01N33/5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 代理人: | 王美华 |
地址: | 213003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fp igm 检测 试剂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AFP-IgM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00万新发的病例。其主要诱因为乙型(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和丙型(欧洲)肝炎病毒,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恶性程度高,难以早期诊断,且预后较差。
甲胎蛋白(AFP)在肝癌病人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即游离AFP(fAFP)和循环IgM复合型AFP(AFP-IgM IC)。游离AFP又根据对植物凝集素(lectin)亲和力的不同分为:AFP-L1、AFP-L2、AFP-L3三个亚型,其中AFP-L3可作为衡量肝癌细胞恶性程度的一个标志物。AFP作为诊断HCC的首选肿瘤标志物,在肝癌的诊断方面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使HCC诊断的准确性得到较大的提高,文献报道其敏感性为41%~65%,但也易受如慢性肝炎、肝硬化与妊娠等其他因素影响。对于早期HCC的诊断,AFP假阴性率可达40%以上,进展期AFP的假阴性率为15%~20%,如何提高肝癌临床检出率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AFP-IgM复合物是近年发现的新型肝癌标志物,AFP-IgM与AFP之间存在很好的互补性。游离AFP和循环IgM复合型AFP不会发生交迭,AFP-IgM是一种补充血清标志物,两类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肝癌检出率。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FP-IgM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使用该试剂盒同时联合现有AFP检测技术能提高肝癌诊断准确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患者体内AFP-IgM含量的试剂盒,包括下列试剂:作为标准品的人免疫球蛋白IgM、作为标准品包被抗体的抗IgM抗体、作为检测样品包被抗体的抗AFP抗体、作为酶标记检测抗体的抗IgM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物(IgM-HRP)、作为显色剂的四甲基联苯胺溶液(TMB)、作为终止液的2M H2SO4溶液、包被缓冲液、洗涤缓冲液、稀释缓冲液。
作为优选,标准品包被抗体IgM抗体为羊抗人IgM多克隆抗体,0.2μg/ml,0.3ml。
作为优选,检测样品包被抗体抗AFP抗体为鼠抗人AFP单克隆抗体,0.2μg/ml,0.3ml。
作为优选,抗IgM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物为兔抗人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物,0.5mg/L,0.1ml。
作为优选,包被缓冲液为PH9.6 0.05M碳酸盐缓冲液。该缓冲液可由Na2CO3 1.59克NaHCO32.93克,加蒸馏水至1000ml,调PH至9.6制得。
作为优选,洗涤缓冲液为PH7.40.15M磷酸盐缓冲溶液。该溶液可由KH2PO4 0.2克、Na2HPO4·12H2O 2.9克、NaCl 8.0克、KCl 0.2克、0.05%Tween-20 0.5ml、加蒸馏水至1000ml,调PH至7.4制得。
作为优选,稀释缓冲液为牛血清白蛋白(BSA)与洗涤缓冲溶液配成质量分数0.1%(g/ml)使用或以羊血清、兔血清血清与洗涤缓冲溶液配成质量分数5~10%(g/ml)使用。
作为优选,四甲基联苯胺溶液可由2mg/ml四甲基联苯胺无水乙醇溶液0.5ml、PH5.0底物缓冲液10ml、0.75%H2O2 32μl制得,其中PH5.0底物缓冲液可由0.2M Na2HPO425.7ml、0.1M柠檬酸24.3ml,加蒸馏水50ml制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试剂盒检测患者体内体内AFP-IgM含量的方法,具体方法是:
第一步:包被
(2)标准品孔用IgM抗体包被于酶标板孔内;
(2)检测孔用AFP抗体包被于酶标板孔内;
第二步:洗涤酶标板孔,移去包被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斌;蒋敬庭;吴昌平;陆明洋,未经徐斌;蒋敬庭;吴昌平;陆明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1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