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加工零部件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0488.3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阮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锦华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吕军林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零部件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清洗液为机加工完毕后的零部件进行清洗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零部件在进行铸造完毕后,往往需要通过切削或钻孔等机加工方式进行加工,伴随着机加工的过程,正常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碎末,由于冷却液的使用,一些碎末往往会残留在加工完毕的零部件的孔中或切削面上,这些碎末不易去除,需要进行清洗,否则会影响到零部件的后续装配使用。现在对零部件的清洗通常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的,即把加工完毕的零部件浸入到装盛有清洗液(一般为煤油)的容器内,人工使零部件在清洗液内快速划动,以去除零部件上残留的碎末。这种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清洗液内粉末较多时,零部件不易轻洗干净,需要及时更换清洗液,对清洗液的消耗大。把零部件在清洗液内快速划动,在划动的过程中会使清洗液内粉末泛起,一部分泛起的粉末又会重新粘附在零部件上,这使得零部件不易被清洗干净。
为克服上述缺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020598414.6)中公开了一种散热器用清洗装置,其是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化工等领域中,主要用于对散热器内腔壁进行冲洗,其中,包括底座、油箱、驱动电机组、油泵组、控制器以及用于清洗散热器的清洗工作台,油箱和驱动电机组均连接在底座上,油泵组连接在驱动电机组与油箱之间,驱动电机组与控制器电连接,油泵组出油口与清洗工作台之间连接有出油管,出油管与油箱之间连接有一个限压阀,清洗工作台与油箱之间连接有回油管。本发明散热器用清洗装置可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虽然这种清洗装置相比于人工作业方式具有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效率的优点,但这种清洗装置所需人工相对较多,工作效率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机加工零部件清洗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机加工零部件清洗装置,包括圆筒形的壳体,在壳体的上口部设置有罩盖,在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零部件的若干工位,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设置有转动系统,所述的工位沿圆周方向布置在转动系统上,这些工位可随转动系统在壳体内沿圆周方向运动;在壳体内设置有若干朝向工位的喷嘴,喷嘴通过进液管与液压泵相连接;在壳体上设有沟通壳体内外的进出口,在进出口位置处可以往工位上放置需要清洗的零部件或从工位上拿出清洗完毕的零部件;用于收集清洗液的集液结构沟通壳体的内部和液压泵。转动系统带动工位在壳体内沿圆周方向上转动,在工位上放置有零部件时,零部件跟随工位转动到喷嘴位置处时,在液压泵的增压作用下,高压的清洗液自喷嘴内喷出,为零部件进行清洗。通过在壳体内不同空间位置处设置喷嘴,喷嘴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对零部件进行全方位的清洗,能够达到彻底清除零部件上残留碎末的目的。零部件自进出口内放入到工位上,并自进出口的进口侧进入到壳体内部,清洗完毕的零部件自进出口的出口侧进入到进出口内,以便操作工从进出口处取出零部件。在壳体的上口部一般还需要设置有上罩盖,以使零部件能够运行在一个接近封闭的环境内。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呈圆筒状,在壳体内固定有圆筒形的挡罩,挡罩和壳体同轴设置,所述的工位位于壳体和挡罩之间的间隔内。圆筒形的挡罩与壳体之间形成圆形的间隔,零部件放置在工位上后会在间隔内循环运动。设置有挡罩,可以用于阻挡住溅射出的清洗液,既有益于操作工的身体健康,又便于对清洗液进行收集。
作为优选,所述挡罩和壳体两者的上口部通过珩杆固定在一起。通过在挡罩和壳体的上口部设置珩杆,一方面实现挡罩的固定,另一方面也方便挡罩处于悬空的状态上。挡罩处于悬空的状态,一方面便于转动系统的设置,另一方面也便于对清洗液进行收集。
作为优选,所述珩杆为两杆,它们交叉设置在一起,在两根珩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的位置处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挡罩的外周面和壳体的内周面上。连接杆可以弥补珩杆对挡罩固定力的不足,提高了挡罩在壳体内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出口设于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的工位于位于进出口的高度范围内,并偏向于进出口的下侧。这方便操作工往工位上放置需要清洗的零部件,也方便操作工从工位上取出清洗完毕的零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管贴合固定在壳体的内侧壁上,并自进出口位置处伸出到壳体的外侧。进液管贴合固定在壳体的内侧壁上,进液管的设置对零部件的运动干扰小。进液管自进出口位置处伸出壳体的外侧,不需要在壳体上设置其他的孔洞以供进液管穿过,方便对进液管的设置,不需要对进液管与壳体之间进行液密封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锦华,未经阮锦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04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