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安全带扣及用于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0342.9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0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H-P·贝茨;P·哈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1/25 | 分类号: | A44B11/2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会卿 |
地址: | 德国阿***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安全带 用于 车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安全带的座椅安全带扣以及用于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系统,该座椅安全带扣包括外壳、用于插入式锁扣的锁定构件和用于释放该锁定构件的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座椅安全带通过座椅安全带扣经由其插入式锁扣可拆卸地安装到车身上。尤其是,例如在货车的可变单个座椅的情况下,已知的带扣设置为连接元件,用于座椅安全带系统的临时安装。这种类型的带扣意欲防止带扣的错误释放。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锁定构件错误释放的紧凑型座椅安全带扣。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解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解锁表面,并且为了操作解锁装置,预定的力必须施加到两个解锁表面上。由于两个解锁表面必须由预定的最小力同时操作,可以防止由于意外操作解锁表面中的仅一个而造成锁定构件错误释放的可能。解锁装置的操作需要对带扣进行协调操作,因此使得不大可能例如因孩子玩弄带扣而造成错误释放。
为了进一步减少意外操作解锁装置的可能性,解锁装置可包括第三解锁表面,其中为了操作解锁装置,限定的力必须施加到所有三个解锁表面。
解锁表面受到支承以便使得,为了解锁,这些解锁表面仅能沿一个方向运动。
当独立的解锁表面被设计成使得为了操作解锁装置,力必须沿不同空间方向施加到这些解锁表面上时,是更加有利的。
例如,独立的解锁表面设在外壳的不同侧面上。
为了防止座椅安全带扣仅仅通过手解锁,至少一个解锁表面可呈安全解锁表面的形式,安全解锁表面定位成使得用于解锁的力不能仅仅通过手施加而是只能通过工具来施加。
举例来说,安全解锁表面设在外壳的凹部内或其下方。该凹部优选为狭缝形式。用这样的方式,只能通过适配到外壳的凹部内的工具将力施加到安全解锁表面。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包括如下总体特征的座椅安全带扣来实现,解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紧固元件,该紧固元件与外壳形成啮合连接,其中该啮合连接防止解锁装置沿锁定构件的解锁方向移动,并且该紧固元件必须沿与解锁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以便释放这种啮合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座椅安全带扣通过如下事实防止锁定构件的错误释放:锁定装置必须沿其解锁方向运动同时为了释放啮合连接,紧固元件必须同时沿与其垂直的方向运动。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扣防止当座椅安全带扣猛烈加速时,解锁装置由于惯性而沿解锁方向运动。
优选地,设置两个独立的紧固元件,每个元件都与外壳形成啮合连接。
可能的是,两个紧固元件设置在外壳的相对两侧上。按照这种方式,防止两个紧固元件例如由于仅仅在一侧错误地接触带扣而释放。
为了实现座椅安全带扣的简单设计和方便安装,解锁装置可以是整体式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座椅安全带系统包括设置有插入式锁扣的前述座椅安全带扣,该插入式锁扣适合于被容纳在座椅安全带扣中并通过锁定构件紧固到座椅安全带扣中。
优选地,座椅安全带系统包括皮带松紧调整器。
根据本发明的带扣特别设计为固定到牵缩装置(retractor)上。
例如,插入式锁扣可设置在座椅安全带的环形接头(loop-around fitting)或端接头上。这允许容易地安装座椅安全带系统,其中带扣用作将环形接头和/或端接头紧固到车身上的连接元件。
座椅安全带系统可设置用于适合于安装和拆除的车座,座椅安全带扣允许座椅安全带系统在安装车座时容易安装以及在拆除车座时容易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扣,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安全带系统的已插入的插入式锁扣;
-图2显示了根据图1的带扣,其中外壳顶部被移除;和
-图3显示了根据图1的带扣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所述的座椅安全带扣10在组装座椅安全带系统时设置为连接元件。因此,举例来说,该座椅安全带扣10最初并非被用来紧固和解开乘客的座椅安全带而是用于将该座椅安全带系统的端接头或环形接头安装到车身上。
特别是该座椅安全带扣10可被用在适合于安装和拆除的车座所用的座椅安全带系统中。
图1显示出座椅安全带扣10,具有插入其中的插入式锁扣12。例如,该插入式锁扣12形成该座椅安全带系统的端接头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03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