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货车底架的中梁与枕梁的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9577.6 | 申请日: | 201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0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峰;李建军;陈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B23K31/02;B61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余丽;马晶晶 |
地址: | 16100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货车 底架 组装 方法 | ||
1.一种铁路货车底架的中梁与枕梁的组装方法,所述中梁包括用于与所述枕梁组装的组装区域以及所述组装区域之外的非组装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方法包括:
制造中梁零部件和枕梁零部件,所述中梁零部件包括所述中梁上盖板、中梁下盖板,所述枕梁零部件包括所述枕梁上盖板、枕梁下盖板和枕梁腹板;其中,对所述中梁的组装区域的中梁下盖板进行压制折弯,使得所述中梁下盖板具有底面和预设折压高度的折弯面;
将所述中梁零部件进行组对并焊接为中梁,以及,将所述枕梁零部件组对并焊接为枕梁;
在所述中梁的非组装区域,由所述中梁的侧边,将所述枕梁的枕梁腹板插入所述中梁的中梁上盖板和中梁下盖板之间至组装状态;
沿所述中梁,将所述枕梁由所述非组装区域移动至所述组装区域;并将所述枕梁与中梁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架的中梁与枕梁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中梁零部件和枕梁零部件,包括:
采用数控设备制造所述中梁零部件和枕梁零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架的中梁与枕梁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中梁零部件,还包括:
在所述中梁上盖板的连接部形成用于平衡焊接变形量的形变,所述连接部为所述中梁上盖板与所述中梁腹板连接处的外侧,所述外侧对应所述中梁下盖板的折弯面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架的中梁与枕梁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枕梁零部件组对之后,焊接为枕梁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枕梁插入用于实验的中梁模型中进行预组装,检测所述枕梁的组装尺寸是否与所述中梁模型相匹配;所述中梁模型与所述中梁具有相同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架的中梁与枕梁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中梁零部件进行组对之后,焊接为中梁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中梁上盖板和中梁下盖板之间设置支撑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架的中梁与枕梁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梁的枕梁上盖板、枕梁下盖板之间设置有相平行的两个枕梁腹板;所述将所述枕梁零部件组对,包括:
调整所述两个枕梁腹板,使得所述两个枕梁腹板的前端相对于所述枕梁上盖板前端的距离相等,并且所述两个枕梁腹板的前端的上下表面分别平齐;所述枕梁腹板的前端用于插入所述中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架的中梁与枕梁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中梁将所述枕梁由所述非组装区域移动至所述组装区域,包括:
取下所述中梁的组装区域处的紧固螺栓;
沿所述中梁,将所述枕梁由所述非组装区域移动至所述组装区域;
对所述枕梁和中梁进行铆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架的中梁与枕梁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枕梁与中梁连接固定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车底架中的侧梁,与所述枕梁的侧端连接固定,所述侧端与所述枕梁插入所述中梁的一端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底架的中梁与枕梁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枕梁由所述非组装区域移动至所述组装区域,包括:
将枕梁沿着托架,由所述非组装区域移动至所述组装区域,所述托架设置在所述枕梁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957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