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8255.X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6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青田欣也;藤田利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的动力源开发了大容量(Wh)的锂二次电池,其中,能量密度(Wh/kg)高的方形的锂二次电池受到瞩目。
在方形的锂二次电池中,将在正极箔上涂敷了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电极、在负极箔上涂敷了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电极及卷绕了用于防止各自的接触的隔板的扁平形状的卷绕组收纳在罐内,由集电板将设置在盖上并露出于外部的正极连接端子及负极连接端子和卷绕组电气性地连接。进而,将罐和盖封闭焊接,从设置在盖上的注液口注入电解液,由注液栓焊接并封闭注液口。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池中,将圆筒形状的连接端子插入在外部端子、绝缘部件、盖、垫圈的每一个上形成的贯通孔中,将连接端子从其中心轴向外周侧扩展,将各自的部件铆接固定,进而,对连接端子的铆接部的外周端和外部端子进行了点激光焊接。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氧环境气体中实施的铝的激光焊接方法,由于氧化覆膜使得对激光束的反射率降低,使焊透深度变深。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95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2-2549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存在如下的忧虑:在焊接铆接部外周端时,铆接部的外周端熔化,在外部端子的表面润湿扩展,因凝固时的拉伸张力而产生裂缝。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完全没有考虑铆接部等具有阶梯的部位,即液体金属的润湿扩展。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1)基于第一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备:经隔板卷绕了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卷绕组;收纳了上述卷绕组的罐;封闭上述罐的盖;在上述卷绕组和外部负荷之间输入输出充放电电力的输入输出导电部件,上述输入输出导电部件至少具有:一端与上述正极电极及上述负极电极分别连接的正负极集电板;一端与上述正负极集电板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上述盖的外侧的正负极外部导电部件,上述正负极外导电部件的一端分别被铆接且熔敷在上述正负极集电板的另一端上,在上述被铆接且熔敷了的熔敷部表面的每一个上形成了氧化覆膜。
(2)第八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备:经隔板卷绕了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卷绕组;收纳了上述卷绕组的罐;封闭上述罐的盖;在上述卷绕组和外部负荷之间输入输出充放电电流的输入输出导电部件,上述输入输出导电部件至少具有:一端与上述正极电极及上述负极电极分别连接的正负极集电板;一端与上述正负极集电板连接的正负极连接端子;配置在上述盖的外侧,贯通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而且铆接且熔敷了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的正负极外部端子,在将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铆接且熔敷在上述正负极外部端子上的熔敷部表面的每一个上形成了上述氧化覆膜。
(3)第十一发明是上述第一至第十的任一项发明中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含氧10%以上的环境气体中进行激光焊接形成上述铆接熔敷部的焊接工序。
(4)第十三发明是上述第十一或十二发明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经上述隔板卷绕上述正极电极和上述负极电极,制作上述卷绕组的第一工序;将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分别铆接到用于将上述正极电极及上述负极电极与上述正负极外部端子连接的上述正负极集电板上的第二工序;将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分别铆接到上述正负极外部端子上的第三工序;将上述正负极集电板分别连接到上述正极电极及上述负极电极上的第四工序;对通过上述第二工序而产生的铆接部在规定浓度的氧环境气体中进行焊接的第五工序;对通过上述第三工序而产生的铆接部在规定浓度的氧环境气体中进行焊接的第六工序;将在上述第三~第六工序中使上述正负极集电板和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及上述正负极外部端子一体化了的盖和端子组装体与上述卷绕组连接,制作盖组装体的第七工序;将上述盖组装体收纳到具有开口部的罐内的第八工序;用盖覆盖上述开口部,封闭上述罐的第九工序;将电解液注入到上述罐中的第十工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尤其是具有阶梯的部位中的以熔化金属的润湿扩展为起因的焊接缺陷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二次电池中的卷绕组和集电板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二次电池中的盖组装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二次电池中的卷绕组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82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