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8255.X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6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青田欣也;藤田利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经隔板卷绕了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卷绕组;
收纳了上述卷绕组的罐;
封闭上述罐的盖;
在上述卷绕组和外部负荷之间输入输出充放电电力的输入输出导电部件,
上述输入输出导电部件至少具有:
一端与上述正极电极及上述负极电极分别连接的正负极集电板;
一端与上述正负极集电板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上述盖的外侧的正负极外部导电部件,
上述正负极外导电部件的一端分别被铆接且熔敷在上述正负极集电板的另一端上,
在上述被铆接且熔敷了的熔敷部表面的每一个上形成了氧化覆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氧化覆膜具有用于抑制上述铆接熔敷部中的熔化金属的润湿性所需要的膜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铆接且熔敷了的正负极外部导电部件的一端,具有贯通上述正负极集电板地从上述正负极集电板的表面突出的阶梯部,
在上述阶梯部中,上述正负极外部导电部件和正负极集电板被熔敷,在该熔敷部表面上形成了上述氧化覆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正负极外部导电部件具有:
一端被铆接且熔敷在上述正负极集电板上的正负极连接端子;
配置在上述盖的外侧,贯通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而且铆接且熔敷了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的正负极外部端子,
在将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铆接且熔敷在上述正负极外部端子上的熔敷部表面的每一个上形成了上述氧化覆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铆接且熔敷了的正负极连接端子的另一端具有从正负极外部端子的表面突出的阶梯部,
在上述阶梯部中,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和正负极外部端子被熔敷,在其熔敷部表面上形成了氧化覆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正负极外部导电部件的另一端是分别与外部负荷连接的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铆接且熔敷的熔敷部的表面是凸形状。
8.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经隔板卷绕了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卷绕组;
收纳了上述卷绕组的罐;
封闭上述罐的盖;
在上述卷绕组和外部负荷之间输入输出充放电电流的输入输出导电部件,
上述输入输出导电部件至少具有:
一端与上述正极电极及上述负极电极分别连接的正负极集电板;
一端与上述正负极集电板连接的正负极连接端子;
配置在上述盖的外侧,贯通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而且铆接且熔敷了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的正负极外部端子,
在将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铆接且熔敷在上述正负极外部端子上的熔敷部表面的每一个上形成了上述氧化覆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铆接且熔敷了的正负极连接端子的另一端具有从正负极外部端子的表面突出的阶梯部,
在上述阶梯部中,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和正负极外部端子被熔敷,在其熔敷部表面上形成了氧化覆膜。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铆接熔敷部的表面是凸形状。
11.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含氧10%以上的环境气体中进行激光焊接形成上述铆接熔敷部的焊接工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将被焊接部件曝露于空气中进行激光焊接。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经上述隔板卷绕上述正极电极和上述负极电极,制作上述卷绕组的第一工序;
将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分别铆接到用于将上述正极电极及上述负极电极与上述正负极外部端子连接的上述正负极集电板上的第二工序;
将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分别铆接到上述正负极外部端子上的第三工序;
将上述正负极集电板分别连接到上述正极电极及上述负极电极上的第四工序;
对通过上述第二工序而产生的铆接部在规定浓度的氧环境气体中进行焊接的第五工序;
对通过上述第三工序而产生的铆接部在规定浓度的氧环境气体中进行焊接的第六工序;
将在上述第三~第六工序中使上述正负极集电板和上述正负极连接端子及上述正负极外部端子一体化了的盖和端子组装体与上述卷绕组连接,制作盖组装体的第七工序;
将上述盖组装体收纳到具有开口部的罐内的第八工序;
用盖覆盖上述开口部,封闭上述罐的第九工序;
将电解液注入到上述罐中的第十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82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