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酸钴制备方法及超细钴粉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7448.3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苏陶贵;罗亮亮;吴光源;王勤;闫梨;何显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51/06 | 分类号: | C01G51/06;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酸 制备 方法 超细钴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钴粉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酸钴制备方法及超细钴粉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钴及钴粉在工业技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要求碳酸钴粉末具有较低的松装密度,较小的粒径。目前,制备碳酸钴及钴粉方法步骤复杂,制备条件苛刻,生产效益低,而且所制备的碳酸钴及钴粉容易团聚,粒径不均匀,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碳酸钴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益低,碳酸钴松装密度高、粒径不均匀的技术问题;以及超细钴粉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碳酸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温度为0~30℃,pH值为5.5~8.0条件下,将钴盐溶液和可溶性碳酸盐或可溶性碳酸氢盐混合,反应后微孔过滤,收集滤渣并洗涤;
将洗涤后的滤渣在温度为50~80℃条件下负压干燥,得到碳酸钴前体;
将该碳酸钴前体进行气流破碎、分级处理,得到碳酸钴。
以及,
一种超细钴粉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前述碳酸钴制备方法所得到的碳酸钴在温度为300~500℃条件下进行还原处理,得到超细钴粉前体;
将该超细钴粉前体进行气流破碎、分级处理,得到超细钴粉。
本发明实施例的碳酸钴以及钴粉的制备方法,工艺条件温和,生产效益高,所得到的碳酸钴松装密度低,粒径均匀,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碳酸钴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超细钴粉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碳酸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制备碳酸钴沉淀(包括沉淀反应、微孔过滤和热纯水洗涤三个步骤)
在温度为0~30℃,pH值为5.5~8.0条件下,将钴盐溶液和可溶性碳酸盐或可溶性碳酸氢盐混合,反应后微孔过滤,收集滤渣并洗涤;
步骤S102,负压干燥
将洗涤后的滤渣在温度为50~80℃条件下负压干燥,得到碳酸钴前体;
步骤S103,气流破碎
将该碳酸钴前体进行气流破碎、分级处理,得到碳酸钴。
具体地,步骤S101中,该钴盐溶液的溶质为可溶性钴盐,例如,硝酸钴、氯化钴、硫酸钴等,溶剂为水,该钴盐溶液的浓度没有限制。该可溶性碳酸盐没有限制,例如碳酸钠、碳酸钾及碳酸铵等;该可溶性碳酸氢盐亦没有限制,例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及碳酸氢铵等;该钴盐和可溶性碳酸盐的摩尔比例为1∶2~3,或者;该钴盐和可溶性碳酸氢盐的浓度比为1∶0.5~1.5;
本步骤中反应温度为0~30℃,优选15~30℃;pH值为5.5~8.0,优选6.0~7.0;反应时间为0.5~4小时。本步骤S01通过将钴盐溶液和可溶性碳酸盐,或者;将钴盐溶液和可溶性碳酸氢盐在上述温度和pH值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晶核级的碳酸钴沉淀;一方面由于反应条件(温度和pH)温和,易于操作;另一方面通过选用上述反应条件,使得所制备的碳酸钴沉淀(微粒)的粒径小,为纳米级或微米级;该碳酸钴微粒的形貌为细晶球形形貌。
将反应后得到的含碳酸钴沉淀的反应溶液(碳酸钴浆料)进行微孔过滤,并且收集滤渣;该微孔过滤是指采用高分子材料做滤材,在压力作用下,液体通过滤材,固体颗粒留在滤板上,实现固液分离,分离精度可达到0.3μm。通过微孔过滤,能有效减少碳酸钴的透滤,使得生产效益大大提高;该低密度是指松装密度为0.15~0.30g/cm3。
将过滤后收集的滤渣用热纯水洗涤,洗涤次数为3次以上。
进一步,步骤S101的微孔过滤步骤中,收集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或草酸铵,将滤液中的余钴沉淀出来,回收。
具体地,步骤S102中,干燥的温度为50~80℃,优选为60~80℃;干燥的压强为-0.1~0MPa,干燥时间为8~16小时。通过将步骤S101中洗涤后的碳酸钴沉淀进行负压(特别是真空)干燥,有效的防止碳酸钴的团聚,使得碳酸钴的分散性显著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7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角叠加的驱动装置
- 下一篇:肝X受体激活剂在抗神经炎性反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