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氢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17414.6 | 申请日: | 2011-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1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全辉;赵威;张志银;王鑫;林振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G65/04 | 分类号: | C10G65/04;C10M17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氢 生产 润滑油 基础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具体说是采用加氢精制-加氢异构脱蜡-补充精制的反序工艺过程,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是采用溶剂精制工艺,其主要两个步骤是采用溶剂精制去除芳烃等非理想组分和溶剂脱蜡以保证基础油的低温流动性能。此外,一般还要进行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日趋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世界范围的原油劣质化,使得适宜于生产润滑油的原油数量逐渐减少。因此,加氢法生产润滑油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加氢法工艺是指采用加氢裂化工艺或加氢处理-异构脱蜡-加氢精制联合工艺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过程,其优点是原料灵活性大、基础油收率高、副产品价值高等。
目前国内外加氢法生产润滑油技术均采用先加氢异构脱蜡或加氢脱蜡,再进行加氢精制或补充精制的过程,如US 6,569,313、US 6,264,826、US 6,337,010等公开的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方法,均以加氢处理油为原料,采用加氢异构脱蜡-加氢精制工艺流程生产润滑油基础油。
采用加氢异构脱蜡-加氢精制工艺流程时,加氢异构脱蜡的反应温度较高,加氢精制工艺的反应温度较低,为了实现两者的温度匹配,一般将加氢异构脱蜡反应流出物与原料进行换热降温,然后进入加氢精制反应器。采用换热器对物料降温时,对物料温度的控制不灵敏,造成加氢精制反应温度较难调节的问题,影响了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的发挥,装置操作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同时,为了调整换热温度,还需要与换热器并列设置跨线,换热器经常处理调整状态,不能处于理想的设计工作状态,对换热效率影响明显,能量利用率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精制-加氢异构脱蜡-补充精制的反序工艺过程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
本发明加氢法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内容:以加氢处理馏分油、加氢处理轻脱油或加氢裂化尾油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原料,与循环氢混合后,经与加氢异构脱蜡产物换热,再经加热器加热达到加氢精制反应温度后,进入加氢精制反应区,进行深度芳烃饱和反应,改善基础油的颜色和安定性;加氢精制反应产物再进入加热炉加热至加氢异构反应温度后,进入加氢异构脱蜡反应区,降低原料的倾点,满足润滑油基础油低温流动性的要求;加氢异构脱蜡产物不经温度调整直接进入加氢补充精制反应区脱除异构脱蜡过程产生的烯烃,进一步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的安定性。加氢精制、加氢异构脱蜡和加氢补充精制使用贵金属催化剂或者还原态镍催化剂,加氢异构脱蜡反应温度比加氢精制反应温度高50~180℃,优选高80~140℃。加氢补充精制的液时体积空速为加氢异构脱蜡体积空速的3~15倍,优选为5~10倍。
本发明方法中,加氢处理馏分油、加氢处理轻脱油或加氢裂化尾油的硫含量和氮含量均要求低于20μg/g,优选低于10μg/g,以达到加氢精制、加氢异构和加氢补充精制使用的贵金属催化剂或还原态镍催化剂对原料杂质含量的要求。加氢处理或加氢裂化为本领域常规方法,一般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主要目的是深度脱除硫、氮等杂质。
本发明方法使用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加氢补充精制催化剂,为常规的还原型加氢精制催化剂,其活性金属为Pt、Pd中的一种或两种或活性金属为还原态镍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中活性金属在催化剂的重量含量一般为0.05%~1%,还原态镍催化剂的活性金属以氧化物重量计为30%~80%,催化剂载体一般为Al2O3或Al2O3-SiO2,可以含有P、Ti、B、Zr等助剂。使用前催化剂进行常规的还原,保证加氢活性金属在反应过程中处于还原态。可以选用该领域普通商品催化剂,或按本领域普通方法制备。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加氢补充精制催化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为相同的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74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 下一篇:CdSe/CIS叠层薄膜太阳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