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14182.9 | 申请日: | 2011-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6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崔文国;常江;张余光;程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31/704;A61K47/34;A61P1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瘢痕 纳米 纤维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该缓释制剂由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组成复合物,人参皂甙Rg3以无晶形式分散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中,人参皂甙Rg3占复合物质量的0.1%~50%,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直径为5nm~10u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制剂为复合物构成的膜片状、棍棒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纤维聚集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膜片状的缓释制剂的厚度为5um~10mm,孔隙率为10%~99.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膜片状的缓释制剂的厚度为400um~800um,孔隙率为65.0%~85.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膜片状的缓释制剂的厚度为500um,孔隙率为8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磷酸酯、聚碳酸酯或聚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以无序、定向、图案化或编织方式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直径为1u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参皂甙Rg3占复合物质量的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其特征在于,瘢痕为增生性瘢痕。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人参皂甙Rg3和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其中,采用的有机溶剂选自三氟乙酸、三氟乙醇或六氟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人参皂甙Rg3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A,控制有机溶剂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5-20倍,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三氟乙酸、三氟乙醇或六氟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2)将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B,控制有机溶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2-10倍;
(3)将步骤(1)的形成混合溶液A倒入搅拌的步骤(2)形成的混合溶液B 中,搅拌形成混合溶液C,控制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4-30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为20KDa-200KDa,将混合溶液C以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纺丝后真空干燥,再经过叠加、卷曲、模压、裁剪和粉碎,得到膜片状、棍棒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纤维聚集体缓释制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质量为人参皂甙Rg3质量的8-12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三氟乙酸、三氟乙醇、六氟异丙醇、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丙酮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5-7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瘢痕的微/纳米纤维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还加入表面活性剂,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F-68、司班80、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或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的表面活性剂质量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质量的0.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41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