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自由度仿生压电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5685.X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1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伟;曲涵;任露泉;张鹏;黄宇霆;李建平;黄虎;王汉伟;杨建波;吕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0 | 分类号: | H02N2/00;H02N2/02;H02N2/1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地址: | 130025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度 仿生 压电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自由度仿生压电驱动装置,可应用于超精密加工机床、材料试件纳米力学性能的检测、微机电系统、精密光学、航空航天和机器人等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纳米技术在生命科学、微电子学、光学、超精密机械及其制造、精密测量医药卫生、半导体、生物化学、数据存储等学科领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微机械技术、微纳米测量技术、微纳米级的定位和驱动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领域的热门,各种形式各异的具有精密驱动、精密测量和精密定位功能的新型驱动器被陆续研制开发出来。传统的精密驱动器主要采用精密螺杆螺母副、滚动或滑动导轨、涡轮-凸轮机构、齿轮-杠杆机构、精密螺旋楔块等机构,由于存在较大的间隙和摩擦,结构不够紧凑,存在爬行、多环节传动等原因,不能满足现代精密驱动器的技术要求。而压电陶瓷材料具备的高精度、响应快、驱动力大、驱动功率低、工作频率宽、不受电磁干扰、无空回等优点,随着压电元件性能的不断发展提升以及加工技术水平的进步,近年来,由此类元件作为精密驱动的微纳米级精密驱动器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驱动器存在结构尺寸大,易出现爬行等现象,定位精度较低,加工困难,存在较大间隙摩擦等缺点,部分稳定、高精度的传统驱动器,也因其行程过小,成本过高,严重限制了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为满足工作需要,往往要取多自由度的运动输出,这就决定了需要将多个单自由度驱动单元组合装配使用,导致结构复杂且尺寸庞大,整体装配误差累积过高,整体刚度差。因此,设计一种具有高精度定位和重复定位功能,且具有多自由度,适用于微纳米级的旋转和直线运动的微小型驱动器已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自由度仿生压电驱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尺寸大,易出现爬行等现象,定位精度低,加工困难,存在较大间隙和摩擦,以及行程小、成本高等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主要由旋转驱动模块和直线运动模块组成,旋转驱动部分和直线驱动部分为一整体式结构,无需任何连接元件。所述的旋转驱动模块,其转子内部的几个嵌位,采用了特殊的柔性铰链结构,从而提高了旋转的稳定性,实现了钳位和驱动交替进行的步进驱动方式,保证了钳位的稳定性和轴向旋转的高精度。其中,转子用于实现动力载荷的输出,提供高频下移动和转动的动力输出;定子用于对嵌位、驱动部分提供定位和支撑;钳位、驱动部分用以对转子提供具有一定时序的钳位和驱动作用;动力输出部分用以实现和外部连接,输出动力;所述的直线运动模块设计成双侧薄壁铰链,由四组压电叠堆驱动,响应迅速,行程大。为实现沿轴向的直线驱动,本发明设计为上、中、下三层结构,转子内部同样具有上、中、下三层钳位机构,配合转子内部的钳位机构及直线驱动压电驱动器,钳紧和驱动按相应时序交替进行,进而实现了转子在轴向上的直线运动,并且转子内部无绕线结构,可实现任意角度的旋转。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多自由度仿生压电驱动装置,包括基壳、定子2、转子3三部分,所述定子2分为定子上、中、下三层结构,定子三层结构之间通过薄壁柔性铰链A、B连接,定子上层和定子中层为旋转驱动部分,定子中层和定子下层为直线驱动部分,在定子下层中设置四组直线运动压电叠堆穿过定子2的定子下层结构直接作用于定子中间层结构;
所述转子3分为转子上、中、下三层结构,其钳紧部分设置三组压电叠堆,分别为转子上层结构嵌入压电叠堆Ⅰ5、转子中间层结构嵌入压电叠堆Ⅲ10、转子下层结构压电叠堆Ⅳ11,该压电叠堆Ⅰ5、压电叠堆Ⅲ10、电叠堆Ⅳ11分别通过垫片Ⅰ、Ⅲ、Ⅱ7、20、18及沉头螺钉Ⅲ、Ⅱ、Ⅰ22、21、19固在定子2上,转子3内部设有薄壁柔性铰链C,轴端有输出连接螺钉Ⅱ、Ⅲ4、6。
所述的四组直线运动压电叠堆采用螺纹紧固方式,具体是螺纹紧固楔形块Ⅰ、Ⅱ 13、14预紧压电叠堆Ⅴ12,螺纹紧固楔形块Ⅲ、Ⅳ 15、16预紧压电叠堆Ⅵ17,螺纹紧固楔形块Ⅴ、Ⅵ 27、28预紧压电叠堆Ⅶ26,螺纹紧固楔形块Ⅶ、Ⅷ 30、31预紧压电叠堆Ⅷ32;压电叠堆Ⅱ9通过驱动索引8与定子2的定子上层结构连为一整体。
所述的基壳为长方形壳体,侧壁通过紧固螺钉Ⅳ、Ⅴ、Ⅶ、Ⅷ24、25、29、33及紧固螺钉Ⅸ、Ⅹ、Ⅺ、Ⅰ34、35、23、1与定子下层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的旋转驱动部分与直线驱动部分为一整体式结构,结构紧凑小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56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