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山核桃蒲栽培杏鲍菇的培养料及培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3139.2 | 申请日: | 201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朱皖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皖南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A01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陈慧珍 |
地址: | 24236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山核桃 栽培 杏鲍菇 培养 料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杏鲍菇的培养料及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山核桃蒲栽培杏鲍菇的培养料及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山核桃具有色相、味美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今年来在市场销售火爆。山核桃在国内有大面积种植,特别是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区,包括浙江的临安、淳安、安吉和安徽省周边市县。全国山核桃种植面积在43333hm3,年产山核桃10000t。
目前,在山核桃采收时,采集的山核桃是带蒲的。在山核桃制作加工过程中,首先将山核桃去掉蒲壳,然后再加工成香脆的山核桃,因此在山核桃的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于山核桃体积4~5倍的山核桃蒲壳。
王国平等(山核桃蒲壳污染综合治理及其效应,王国平等,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2月)建议将山核桃蒲壳作为碱性肥料、农药或细炭使用,但上述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山核桃蒲壳进行加工,加工工艺复杂,因此山核桃蒲壳的利用率不高。
目前,山核桃蒲壳的利用较少,对于山核桃蒲壳,多数是直接废弃处理,由于山核桃蒲壳中含有一种生物碱,其具有较强的碱性,不易分解。当废弃的山核桃蒲壳腐烂后,污水会污染地下水,导致水质变成黑色,水质大幅下降,不能饮用及用于水产养殖。而在堆积废弃时,其腐烂后的残余物,也会导致堆积处土壤污染,植被无法生长。
杏鲍菇学名剌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具有杏仁香味,和鲍鱼的口感,营养丰富,主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胃肠以及美容等作用。近年来,杏鲍菇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大。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索、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和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都能吸收利用,尤以棉籽壳、废棉、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等主料,适量添加麦麸、米糠、玉米粉等辅料提高氮源为最佳。
CN 101061777A公开了一种杏鲍菇培养料,其组分及含量(重量百分比)为:杂木屑20-77%、棉籽皮或玉米芯0-40%、麦麸或米糠15-20%、玉米面2-5%、糖0.5-1.5%、石膏0.5-1.5%。
CN 101717109A公开了一种杏鲍菇培养料,该培养料包括木屑35%、玉米芯30%、米糠20%、麸皮14%、石灰1%;其中玉米芯为大颗粒度玉米芯,包括4-5目的60-80%,5-10目的20-40%。
CN 101935258A公开了一种杏鲍菇培养料,该培养料以苎麻副产物作为主要成分,替代或部分替代木屑、玉米芯和棉籽壳等原材料生产杏鲍菇,其主要包括:苎麻副产物15%~65%,麸皮8%~12%,玉米粉3%~7%,米糠15%~25%,石灰0.5%~2.5%。
纵观现有技术,在杏鲍菇的生产过程中,其培养料仍是以棉籽壳、废棉、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等为主料,而上述物质在造纸、饲料等领域同样应用广泛。山核桃蒲具有碳源和氮源,但目前在杏鲍菇的生产过程中并未应用。因此如何将废弃并污染环境的山核桃蒲用于杏鲍菇的生产,是本领域面临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山核桃蒲生 产杏鲍菇的培养料,所述杏鲍菇培养料含有山核桃蒲,其组成包括:山核桃蒲75-85%、麦皮12-18%、豆饼1-4%、玉米粉1-4%、碳酸钙0.5-2%,或山核桃蒲25-40%,杂木屑45-58%、麦皮10-25%、豆饼1-4%、玉米粉1-4%、碳酸钙0.5-2%。
所述杏鲍菇培养料优选山核桃蒲80%、麦皮15%、豆饼2%、玉米粉2%、碳酸钙1%,或山核桃蒲30%,杂木屑50%、麦皮15%、豆饼2%、玉米粉2%、碳酸钙1%。
本发明所述的杏鲍菇培养料,其中所用的山核桃蒲也可以用山核桃蒲壳代替。
本发明所用的杂木屑,即木屑,其可以是单一种类的木屑,也可以是几种不同种类木屑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杏鲍菇的生产方法,其培养料含有山核桃蒲,具体组成包括:山核桃蒲75-85%、麦皮12-18%、豆饼1-4%、玉米粉1-4%、碳酸钙0.5-2%,或山核桃蒲25-40%,杂木屑45-58%、麦皮10-25%、豆饼1-4%、玉米粉1-4%、碳酸钙0.5-2%。将所述培养料装袋进行预处理,随后接种后培养,搔菌、催蕾后疏蕾,待杏鲍菇菇盖基本展开且孢子未弹射时采收。
所述预处理包括:采用熟料袋栽方法,将培养料装袋后盖好盖进行消毒灭菌,高压下温度高于室温保持3小时,随后大气压下100℃保持10-12小时,随后待袋温降到大气压下30℃以下搬无菌室消毒接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皖南,未经朱皖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31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