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F-P腔半导体激光器腔面钝化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98267.2 | 申请日: | 2011-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9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冯美鑫;张书明;王辉;刘建平;曾畅;李增成;王怀兵;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S5/10 | 分类号: | H01S5/10;C23C14/3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激光器 钝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F-P腔半导体激光器腔面钝化的方法,适合于GaAs基、InP基、GaN基和ZnO基F-P腔半导体激光器。
背景技术
半导体激光器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波长范围宽等优点,在工业、军事、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使用激光器的前提条件。
在半导体激光器的腔面处,光功率密度较高,缺陷密度较大,位错等缺陷将产生表面光吸收和非辐射复合,光吸收和非辐射复合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同时导致带隙的局部热收缩,而光吸收和非辐射复合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形成一个正反馈过程,从而导致光学灾变的发生,这对大功率激光器显得尤为突出。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护激光器的腔面,通常会对激光器腔面进行镀膜,把腔面从空气中隔离,同时调节激光器的阈值和斜率效率。而普通的氧化物镀层无法有效减小F-P腔半导体激光器腔面由于解理而出现的悬键和表面态,不利于减小激光器的腔面吸收,很容易导致激光器的腔面由于非辐射复合,温度剧烈升高而损坏。为此,在腔面外延生长一层ZnSe或ZnS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作为钝化层减少激光器腔面的悬键以及由此引起的光吸收,但由于ZnSe或ZnS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宽度接近GaN、ZnO等的禁带宽度,只适用于GaAs基半导体激光器,无法适用于GaN基、ZnO基半导体激光器。
发明内容
为了保护激光器的腔面,减小激光器的腔面吸收,增大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本发明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F-P腔半导体激光器腔面钝化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F-P腔半导体激光器腔面钝化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1.解理F-P腔脊型半导体激光器,得到激光器bar条;
2.用氮等离子体清洗激光器bar条的前后腔面;
3.将激光器bar条装上镀膜架,放入外延设备中,应用磁控等离子体溅射、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溅射、MOCVD、HVPE、MBE、离子束辅助沉积、喷雾或者电子束蒸发的外延生长技术中的一种,在激光器的前后腔面外延生长一层保护膜,生长速率可控制在2nm/min至5nm/min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的保护膜为一种耐高温宽禁带材料,耐高温宽禁带材料包括AlON、SiAlON、金刚石、闪锌矿AlN、纤锌矿AlN、闪锌矿BN、纤锌矿BN、Al2O3以及MgO、Ga2O3、TiO2、CrO2、BeO中的一种。
4.应用沉积或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激光器bar条的前腔面镀一层SiO2增透膜,后腔面镀高反膜;其中高反膜由6对单元依次层叠,每对单元由一层SiO2和一层ZrO2组成,其光学厚度均为1/4的出射光波长,其中蒸镀方法为电子束蒸发。
5.用分割或解理的方法把激光器bar条分成单个激光器芯片或芯片阵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是一种简单易行的F-P腔半导体激光器腔面钝化的方法。在F-P腔半导体激光器腔面外延生长的保护膜可以有效地减少激光器腔面处的悬键和表面态,抑制激光器腔面的光吸收;同时外延生长的薄膜为宽禁带材料,对出射光的吸收非常小,可以极大抑制激光器腔面处的光吸收和由此引起的温度上升,减小激光器的激射阈值电流密度,提高半导体激光器的腔面光学灾变损伤阈值,增大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提高激光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图2为脊型GaN基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示意图。
图3为解理后的半导体激光器bar条示意图。
图4为腔面外延生长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及镀膜后的示意图。
图5为解理后的单个激光器芯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解理F-P腔半导体激光器,得到激光器bar条;
2、用氮等离子体清洗激光器bar条的前后腔面;
3、清洗完毕后,将激光器bar条装上镀膜架,放入外延设备中,在激光器前后腔面外延生长一层保护膜;
4、保护膜生长完后,再将激光器bar条放入镀膜机器中,在激光器bar条前腔面上蒸镀或沉积增透膜,后腔面蒸镀或沉积高反膜;
5、用分割或解理的方法把激光器bar条分成单个激光器芯片或芯片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82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