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复杂海况的欠驱动UUV大攻角潜浮自适应串级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6749.4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6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严浙平;吴迪;徐健;周佳加;郝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4 | 分类号: | G05D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复杂 海况 驱动 uuv 大攻角潜浮 自适应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UUV控制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面向复杂海况的欠驱动UUV大攻角潜浮自适应串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精确的深度控制对于UUV海洋勘探以及海洋开发等任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UUV系统具有较大的惯性,超调量,尤其是深度控制的超调量,会对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易造成系统不稳定、调节时间过长等问题。在某些特殊海况下,大范围的变深运动会导致过大的超调量,甚至会导致UUV系统出现翻转、触底等危险,威胁到系统安全。而同时,小的纵倾角虽然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但会导致下潜时间过长,浪费系统能源,也不利于系统的机动。
名称为“一种采用矢量推进器的无人潜水器定深航行控制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64716.2的中国专利文件中提到了将深度控制映射到纵倾控制的方法。其采用的映射方式为非线性分段函数,平滑性稍差。同时,其采用了矢量推进器完成UUV深度控制。
名称为“一种大深度无人潜水器及其深度符合控制方法”,专利申请号为200810136825.0的中国专利文件中提到了无人潜水器大深度控制方法,但其采用调节水舱与槽道桨等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欠驱动UUV实现快速、稳定的大范围变深时的大攻角潜浮控制的面向复杂海况的欠驱动UUV大攻角潜浮自适应串级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运动控制计算机接收来自使命控制计算机的深度控制指令;
2、将深度控制指令偏差作为非线性函数的输入值x,将深度控制指令偏差x转换为纵倾控制指令y,进而将深度控制指令偏差输入到纵倾控制器中,通过控制水平舵舵角,作用到欠驱动UUV系统;其中k,a,c分别为非线性函数的比例系数、缩放系数和平移系数;
3、自适应模块结合海流观测系统得到的海流信息和UUV系统的深度响应情况调整非线性函数的k,a,c的值;
4、OCTANS纵倾反馈通过OCTANS传感器反馈UUV的姿态值,深度计深度反馈通过深度计反馈UUV的深度信息。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面向复杂海况的欠驱动UUV大攻角潜浮自适应串级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在欠驱动UUV系统接收到由水面监控计算机发送的深度控制指令后,将深度指令与深度计所反馈的深度信息作比较,将得到的偏差作为非线性函数指令转换环节的输入,输出为所需要的纵倾控制指令,将其与由OCTANS反馈的纵倾信息作比较,得到的偏差即为纵倾控制器的输入,得到的输出为UUV艉水平舵的舵角指令,最后系统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将舵角指令输出到UUV的执行机构,即水平舵,完成UUV的深度控制。与此同时,结合系统的响应情况以及海流观测数据,在线调整非线性函数的参数。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了大攻角潜伏控制,实现了大变深运动时的快速响应,节约了系统能源。
2.采用串级控制方法,并利用非线性函数进行控制指令间的转换。解决了系统响应的快速性与稳定性间的矛盾。
3.采用自适应模块,根据海洋环境信息与系统响应情况实时的调整非线性函数参数,使UUV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海洋环境下控制系统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示意图;
图2欠驱动UUV系统运动控制流程图;
图3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信号流图;
图4非线性函数在线调整示意图;
图5为非线性函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2,欠驱动UUV系统的总体运动控制流程包括:
1.水面监控计算机现场初始化设置与使命规划;
2.UUV使命计算机对水面计算机规划使命进行解算。
3.UUV运动控制计算机接收来自使命计算机的任务,主要指大范围的变深运动。
4.运动控制计算机进行大攻角潜浮自适应串级控制,主要包括:
4.1利用欠驱动UUV串级控制方法,通过非线性函数将深度控制指令转换为纵倾控制指令,并结合各传感器数据,得到相应执行机构的指令值。
4.2执行机构执行控制指令,实现大攻角潜浮串级控制。
4.3根据UUV的下潜情况以及ADCP获取的海流信息,自适应的调整非线性转换函数的参数k,a,c,以使其更好的完成下潜任务,实现大攻角潜浮自适应串级控制。
7.判断任务是否完成。若完成,任务结束,否则转到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67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平双层土壤中地网面积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可得然胶的一种新型凝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