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辐射探测器的多晶碘化汞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92217.3 | 申请日: | 2011-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1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史伟民;马磊;杨伟光;刘功龙;陈亮亮;刘晟;胡喆;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3C17/22 | 分类号: | C03C17/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辐射 探测器 多晶 碘化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磁力搅拌激励的垂直沉积技术生长多晶碘化汞薄膜的工艺,生长出来的多晶碘化汞薄膜作为过度缓冲层,特别适合于X射线、Gama射线多晶碘化汞厚膜探测器的制备,本发明属化学液相沉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碘化汞晶体因其禁带宽度大、原子序数高、电阻率高、吸收截面大以及室温时体电流小等优点,被国内外认为是一种新型室温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材料。在室温下,其制得的高能辐射探测器对X、Gama射线能量分辨率较高,可用于航空航天、环境监测、安全检查、核医学和高能物理等众多领域。同时碘化汞探测器还具有使用寿命长、耐气候变化、低功耗以及在经受高辐射剂量照射后核辐射探测器的灵敏度不变等优点。由于碘化汞单晶体生长制备的成本较高而且不容易获得大面积的单晶体,故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是多晶碘化汞的生长工艺。
目前,多晶碘化汞的常用沉积方法都属于物理方法,包括有SP(丝网印刷) 、PVD(物理气相沉积) 、LA(激光消融法)、HP(热压法)以及PIB(粘结剂法)等。而以上这些物理方法则要求原材料碘化汞粉末有分析纯级以上纯度(﹥99.9999%),倘若原材料纯度低于该标准时,就难以用这些物理方法来制备得到多晶碘化汞,即使勉强沉积得到的碘化汞材料,其结构性能差异也较大。迄今为止还没有文献记载过用纯化学方法生长多晶碘化汞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磁力搅拌激励的垂直沉积技术生长多晶碘化汞薄膜的工艺。以2,7-二溴-4-羟汞基荧光红双钠盐(又名汞溴红)、碘酊为先驱反应溶液,无水酒精为溶剂,制得了多晶碘化汞薄膜。对所制备的薄膜采用金相显微镜、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用于辐射探测器的多晶碘化汞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如下工艺过程和步骤:
a. 碘化汞薄膜的制备: 将2,7-二溴-4-羟汞基荧光红双钠盐(又名汞溴红)、碘酊试剂按[Hg2+]和 [I?]的配合要求,各配制成浓度为20g/L的溶液,并取用两者溶液的体积比为1:3;将两者的混合溶液倒入实验装置中;实际装置中的旋转磁子以每分钟500 rpm的速度转动,使两种试剂充分反应;0.5h后,游离出来的金属Hg+与I-离子充分结合形成HgI2分子,这时调整旋转磁子的速度转动为每分钟200 rpm,并倒入等量的无水酒精,其目的是为了加速后续步骤的蒸发;然后垂直插入分别经过丙酮、无水酒精和去离子水超声15分钟后烘干了的光滑ITO导电玻璃基片,并使其在20℃的温度下进行生长;4天后,溶剂接近完全蒸发,取出ITO基片,此时ITO基片表面长有一层红色的薄膜,薄膜厚度约为800nm。
b. 碘化汞晶粒的长大:将制得的上述样品放置在退火炉内,以105 ℃恒温在氮气气氛中退火0.5h;最终得到多晶碘化汞薄膜。
本发明的特点是:通过溶剂的蒸发携带先驱反应溶液所得反应产物自发在垂直插入的光滑ITO导电玻璃基片上利用毛细管力装组成为二维或三维结构的薄膜;操作温度要求为室温~100℃,无真空度要求。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重复使用;特别适合于在常温常压下制备多晶碘化汞薄膜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多晶HgI2薄膜生长装置示意图。
图2为20 ℃温度下多晶HgI2薄膜XRD图谱。
图3为多晶HgI2薄膜金相显微图。
图4为多晶HgI2薄膜吸收光谱。
图5为多晶HgI2薄膜 (吸收系数*光子能量)2-光子能量 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并对附图具体说明
现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详述如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22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