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簇绒地毯塑料内饰件的注塑模压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0863.6 | 申请日: | 201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9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戴初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阳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L31/5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7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地毯 塑料 内饰件 注塑 模压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内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复合簇绒地毯塑料内饰件的注塑模压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汽车内饰件是汽车主要内饰件之一,安装在驾乘空间的侧围车身或车门上,实现装饰车身和隔音降噪的同时实现对乘员的防护。为提高汽车车身内饰的舒适性,提高隔音减噪效果及对成员的安全防护,一般会在其表面复合软质面料。对于软质面料的复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一般采用低压注塑成型或先塑料注塑成型本体再进行面料复合的工艺方法,对于先采用塑料本体先注塑成型,然后进行地毯面料成型,在塑料内饰件本体表面喷胶后把成型好的地毯面料和塑料本体再进行胶粘复合,工序繁琐,效率低,制品不美观,且地毯面料粘贴不紧密,效果差,产品环保性不好。而对于低压注塑成型方法,加工时,以簇绒地毯为表皮面料,以塑料为基材,在低压注塑机上进行注塑复合成型,在成型过程中通过塑料的热粘接性(可塑化状态)及模腔形状使产品的成型表面复合一层簇绒地毯面料即可。该低压注塑成型方法的生产条件要求以及低压注塑设备的成本都比较高,因此导致采用该方法生产出来的复合簇绒地毯内饰件的价格也比较高,从而影响该类内饰件在中低端汽车上的普及使用,现有低压设备的普及性低,利用该设备生产的产品适应面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条件要求低、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所需设备价格便宜、所生产产品可大范围普及的复合簇绒地毯塑料内饰件的注塑模压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簇绒地毯塑料内饰件的注塑模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合适规格的复合簇绒地毯;
b、对冲切后的复合簇绒地毯以合适温度进行一段时间的加热;
c、打开注塑模具,将经过加热的复合簇绒地毯固定在注塑模具内,然后合模;
d、注塑机通过多个热流道以低压力低速度注入所需注塑总量的10%~20%以能覆盖簇绒地毯内表面的塑料;
e、打开注塑模具,使得动模和定模间保留一定间隙,启动注塑机以高压力高速度注入所需注塑总量的剩余部分塑料;
f、合模,利用合模压制成型复合簇绒地毯塑料内饰件,同时切除复合簇绒地毯塑料内饰件的多余边缘,并冷却成型;
g、打开模具,自注塑模具内取出成型的复合簇绒地毯塑料内饰件。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二次注塑模压方法实现注塑本体的成型,首先在模具完全闭合状态下采用较低的注塑压力和速度完成预注塑,实现在模具进料口投影面的局部地毯或整体地毯表面形成塑料薄层,完成对地毯面的粘接和保护,特别是塑料注塑进料口垂直投影面地毯的保护,避免在后续高压力状态下,高温、高压塑料对地毯面的击穿,在完成预注塑后,设备带动模具分开到产品的壁厚和注塑储料所需模具空腔的位置,再执行高压力、高速度的二次注塑,注塑机把产品成型所需的剩余材料注射入模腔,然后模具逐渐闭合,采用压制成型的方式完成塑料成型和地毯面料的复合,避免了常规高压力、高速度自然注射成型对复合簇绒地毯毯面的烧伤和击穿。由于该注塑成型方法的生产条件要求可在常规各类卧式注塑机上通过程序和动作的设定予以实现,比低压注塑方法设备的成本低,设备资源和普及面交广,该注塑方法实施简单,工艺适应性好,因此使得采用该方法生产出来的复合簇绒地毯内饰板的价格也比较低,从而保证了该内饰板在中低端汽车上的普及使用。且通过对放入模具前地毯面料的预先加热,实现了地毯面料的热涨,在提高复合粘接效果的同时,避免了注塑成型后产品的收缩变形,从而保证了注塑成型产品尺寸和型面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所述复合簇绒地毯的合适规格为500~800g/m2,针距5/64,簇绒拔出力≥10N,撕裂强度≥50N,纤维采用尼龙纤维。该规格范围的复合簇绒地毯耐高温性好,有利成型加工,在保证表面手感的情况下很好的抵制了塑料的穿透。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b是对复合簇绒地毯进行预加热,通过加热有利于地毯充分地实现热涨,从而避免了注塑成型后产品因地毯和塑料的收缩比率差而导致的收缩变形,同时能提高复合粘接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阳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阳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08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