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坩埚成型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83190.1 | 申请日: | 201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3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 发明(设计)人: | 杨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清县建明坩埚厂 | 
| 主分类号: | B28B15/00 | 分类号: | B28B15/00;B28B3/04;B28B7/4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久林 | 
| 地址: | 3132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坩埚 成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坩埚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坩埚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坩埚是用极耐火的材料(如粘土、石墨、瓷土、石英或较难熔化的金属铁等) 所制的器皿或熔化罐。坩埚为一陶瓷深底的碗状容器。当有固体要以大火加热 时,就必须使用坩埚,因为它比玻璃器皿更能承受高温。粘土坩埚是融化玻璃 的容器,耐高温,抗侵蚀,其他容器无法取代。现有技术中,粘土坩埚制造均 为手工成型,质量大起大落难于掌控,客观上受气候制约,主观上受人为因素 影响,其内在质量问题如:穿孔、脱节等,至今也没有现代仪器测试,正品率 难以提高,并且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对于体积较大的粘土坩埚 生产尤为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压制成型坩埚胚 体的坩埚成型系统,不仅可以保证制品质量,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坩埚成型系统,包括成型机、练泥机、输送带、真空泵和油压泵,输 送带位于练泥机的输出口与成型机的输入端之间,真空泵与成型机的上模连接, 油压泵与成型机的油缸连接;所述成型机包括机架,机架上竖直滑动连接设置 上模,上模与设在机架上的油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从而其能够在油缸的驱动下 实现上下移动和模压成型,机架上水平滑动连接设置有能够在驱动机构驱动下 做水平往复运动的托板,托板一半边设置与上模相匹配的下模,托板另一半边 为用于搁置坩埚胚体的底板位,其中,所述下模为阴模,所述上模为阳模,上 模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仅供气体和水通过的气孔,这些气孔通过上模内腔与真 空泵连通,所述下模和上模均为金属板焊接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托板的驱动机构为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丝杆和与丝杆传动 连接的电机,丝杆与托板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一侧安装有能够摆动的机械臂,机械臂上安装有起重 葫芦。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壁上的气孔直径为2~5mm。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内腔填充有吸水海绵。
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壳体、模腔和模腔壁,下模壳体和模腔壁之间为下模内 腔,所述模腔壁为光壁。
另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壳体、模腔和模腔壁,下模壳体和 模腔壁之间为下模内腔,所述模腔壁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仅供气体和水通过 的气孔。进一步优选,所述下模模腔壁上的气孔直径为2~5mm。进一步优选, 所述下模壳体上设有与下模内腔连通的排水口。
另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壳体、模腔和模腔壁,下模壳体和 模腔壁之间为下模内腔,所述模腔壁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气孔,所述下模模 腔内设有一层覆盖模腔壁的滤布,所述下模内腔与真空泵连通。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可压制50立升~200立升的坩埚。不 仅为坩埚制造行业降低了大量的人工成本,还提高了制品的质量,减轻了劳动 强度。该机从原料注入到产品脱模,仅需5分钟左右每只,正品率极高,压制 质量、均匀度、密度、气孔率、标准尺度都远远超过手工制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实施例1成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成型过程示意图(一);
图6是实施例1成型过程示意图(二);
图7是实施例1成型过程示意图(三);
图8是实施例1成型过程示意图(四);
图9是实施例1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清县建明坩埚厂,未经德清县建明坩埚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3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