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蒡低聚果糖提高胶红酵母对水果采后病害防治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6771.4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3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印;赵利娜;任晓锋;张晓云;刘伟民;张海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155 | 分类号: | A23B7/155;C12N1/16;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蒡 果糖 提高 酵母 水果 病害 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牛蒡低聚果糖(Burdock Fructooligosaccharide, 简称BFO)诱导培养提高胶红酵母菌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水果采后病害防治效力的方法,属于水果采后病害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水果在采摘、运销、储藏过程中因腐烂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据报道,发达国家由此造成的损失为 10%-25%, 而在缺乏冷藏设施的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0%,我国水果采后损失为20%-25%左右。2007年3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我国水果总产量达17050万吨。据此估算,我国水果采后的损失每年将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的水平。
导致水果采后损失的因素很多,由于病原菌侵染造成的腐烂是造成水果采后损失的主要原因。其中霉菌是水果采后主要病原菌。引起水果贮藏期间腐烂的霉菌种类很多,主要有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葡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ger)、青霉(Penicillium spp.)、毛霉(Mucor spp.)、链格孢(Alternaria spp.)和曲霉(Aspergillus spp.)等。病原微生物对采后水果的危害不仅在于其导致水果在数量上造成的严重损失,而且由于许多病原真菌能分泌产生许多次生代谢产物从而引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扩展青霉(P. expansum)产生的棒曲霉素(patulin)、灰葡萄孢(B. cinerea)产生的葡双醛霉素(botrydial)等。
目前最常用的控制水果采后腐烂的方法是低温贮藏和化学杀菌剂处理。近年来低温贮藏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但已有的冷藏设备往往不能满足大多数水果的需要。同时,在低温条件下仍有相当数量的致病菌能够在水果上生长,并造成水果腐烂。而那些对低温敏感的水果只能在不低于使产品受冷害的温度下贮藏。
长期以来,控制水果采后病害的主要措施是使用杀菌剂。化学杀菌剂对防治病害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长期和大量的使用,不仅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同时严重污染环境,有损于人类健康。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nces)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用于处理食品的全部农药中,杀菌剂构成60%的致瘤危险。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目前多种化学杀菌剂(如Captan、Benomyl等)已被明令禁止使用或者在部分水果产品上限制使用,其直接的后果是目前许多水果采后病害已经没有杀菌剂能予以控制。因此,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地探索能代替化学杀菌剂的安全、高效的新型水果采后病害防治方法。当前国际上对用拮抗微生物进行水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认为这是最有希望取代化学杀菌剂的方法之一。
随着酵母分类、生态、生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进展,人们对果蔬贮藏中利用酵母的兴趣日益提高。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许多酵母菌应用于水果表面,可以防治水果由致病霉菌引起的病害,这些酵母被称为拮抗酵母。酵母菌遗传稳定,抑菌谱广、效价高,一般不产生对人和寄主植物有害的代谢产物,安全性高,且对营养要求低,生长快,并对多种胁迫、逆境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对大多数杀菌剂不敏感,对其它化学和物理处理能够相容。因此近年来拮抗酵母作为水果采后病害生防菌,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国外方面, Sansone等从苹果表面分离得到的粘红酵母对由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在实验室条件下, 其腐烂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 54%。Calvente 等的研究也发现粘红酵母对水果采后青霉病害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67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