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催化氢化法还原酮糖制备L-核糖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62129.9 申请日: 2011-06-16
公开(公告)号: CN102276661A 公开(公告)日: 2011-12-14
发明(设计)人: 俞初一;李意羡;贾月梅;胡祥国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H3/02 分类号: C07H3/02;C07H1/00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008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催化 氢化 还原 制备 核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催化氢化法还原酮糖制备L-核糖的方法。

背景技术

D-核糖的手性对映异构体L-核糖在自然界和生物体中并不存在,是较为昂贵的稀有糖类。L-核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病毒活性且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很小。更重要的是,L-核糖是合成L-核苷和L-核酸的关键中间体。L-核苷是天然存在的D-核苷的对映体,有些L构型核苷衍生物具有较其D构型对映体更好的抗病毒活性[Beach,J.W.;Jeong,L.S.;Alves,A.J.;Pohl,D.;Kim,H.O.;Chang,C.N.;Doong,S.L.;Schinazi,R.F.;Cheng,Y.C.;Chu,C.K.,J.Org.Chem.,1991,57,2217-2219.Kim,H.O.;Shanmuganathan,K.;Alves,A.J.;Jeong,L.S.;Beach,J.W.;Schinazi,R.F.;Chang,C.N.;Cheng,Y.C.;Chu,C.K.,Tetrahedron Lett.,1992,33,6899-6902]。这使得人们对L-核苷的物理和生物特性产生了浓厚兴趣[Anderson,D.J.;Reischer,R.J.;Taylor,A.J.;Wechter,W.J.,Nucleos.Nucleot.Nucl.,1984,3,499-512.Fujimori,S.;Shudo,K.;Hashimoto,Y.,J.Am.Chem.Soc.,1990,112,7436-7438.Morvan,F.;Génu,C.;Rayner,B.;Gosselin G.,Imbach J.L.,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0,172,537-543.]。作为合成L-核苷的关键中间体,L-核糖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因而亟需发展适用于工业生产的制备方法。

L-核糖通常以较廉价的糖为原料制备。在已见诸报道中的一些专利中,提出了将L-阿拉伯糖[WO 00/29417]、D-葡萄糖[WO 99/61648]、D-核糖[WO 98/39347]等转化为L-核糖衍生物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化学方法和生物转化两类。通过化学方法制备L-核糖的方法多以L-阿拉伯糖为起始原料,将L-阿拉伯糖衍生物C-2位羟基的构型翻转即可得到L-核糖构型的产物。文献上实现这一翻转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为先将C-2位羟基转化为磺酸酯,然后通过亲核试剂的进攻实现构型翻转。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一般需要较高反应温度,而收率却较低,原子经济性差[Acton,E.M.;Ryan,K.J.;Goodman,L.,J.Am.Chem.Soc.,1964,86(23),5352-5354]。第二种涉及C-2位羟基的氧化和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锂存在下羰基的还原[Akagi,M.;Omae,D.;Tamura,Y.;Ueda,T.;Kumashiro,T.;Urata,H.,Chem.Pharm.Bull.,2002,50(6),866-868]。

在上述通过氧化-还原步骤制备L-核糖的方法中,不论氧化试剂如何变化,还原试剂通常都是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锂,反应中通常都需要使用当量的还原试剂,且在后处理中将产生大量的盐。这对工业生产是不利的,因此,开发更清洁高效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加氢还原是一种更加清洁且处理方便的方法,但目前为止尚未在L-核糖的合成中有任何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氢化法还原酮糖制备L-核糖的方法。

L-核糖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使式III所示化合物在过渡金属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式IV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所述R1、R2为二羟基的保护基团,R3为异头碳糖苷保护基团;

2)使式IV所示的化合物脱去R1、R2和R3保护基团,得到L-核糖。

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催化剂可为钯催化剂、镍催化剂或铂催化剂。

所述钯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Pd/C、Pd(OH)2、PdCl2和钯黑;所述镍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雷尼镍;所述铂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PtO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21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