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麻状竹纤维、可纺麻形竹纤维、竹纤维纱线的生产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61025.6 申请日: 2011-06-15
公开(公告)号: CN102242403A 公开(公告)日: 2011-11-16
发明(设计)人: 姚文斌;俞伟鹏;张蔚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农林大学
主分类号: D01B1/10 分类号: D01B1/10;D01C1/00
代理公司: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代理人: 李水娣
地址: 311300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种麻 竹纤维 可纺麻形 纱线 生产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新鲜竹子经过机械加工,再通过物理、化学改性制备麻状竹纤维、可纺麻形竹纤维、竹纤维纱线的一种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竹纤维(也称竹原纤维)是采用物理、机械、生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取的纯天然纤维。现已开始用于建筑建材、造纸工业、汽车制造、污水处理、生活制品等行业,在纺织领域更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竹纤维关键技术的突破,竹纤维有望在未来2~5年内成为继棉、毛、丝、麻之后又一“纺织天然纤维”而进入纺织品市场。目前,我国浙江、上海、福建、江西、四川等省市已有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开展了天然竹纤维的研究开发,但目前生产的竹纤维基本不具有可纺性,竹纤维均匀度、长度、细度、强力等指标离纺织纤维还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天然竹纤维还无法用作纺织纤维,严重制约了竹纤维产业的发展。

四川阆中棉纺织厂罗蒙川等人2000年6月对竹纤维在棉纺设备上的可纺性进行了探讨。但试验没有取得成功。至此以后,上海东华大学及浙江、四川等多家单位都积极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如东华大学研究了“竹材成纤的制备方法”(专利授权公告号:CN1217038),该制备方法通过试样准备、软化、水洗、碾压、水洗、尿氧处理、水洗、碱液煮练、水洗、尿氧漂白、酸洗、脱水、抖松、晾干等工序可制得竹纤维。由于该方法只进行了试样实验,制取的竹纤维不能用于纺织,更无法进行产业化应用推广。

2003年,浙江林学院姚文斌等申请了“一种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专利(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422396),制取了粗竹纤维、半精竹纤维、精竹纤维等产品,但即使是精竹纤维,其细度和均匀性难以同棉、麻等纤维相比,基本不能用作普通意义上的纺织纤维。2004年江西农业大学的马文烈、蒋天弟等人提供了一种投入较少的竹纤维加工工艺(专利授权公告号:CN1263922C),用沿纤维方向碾压后放入5-10%氢氧化钙溶液的预处理液中处理10-30天的方法,得到力学性能不错的竹纤维。而湖南株洲的刘忆萍利用过热蒸汽蒸煮竹片,然后利用植物酶菌分解胶质成分,得到具有一定强力的竹纤维。CN101210350公开了一种竹纤维有机加工工艺。这种竹纤维有机加工工艺:按选材分类,分别进行截断;按照竹黄、竹青将竹材分片;用分丝机对蒸煮后的竹青、竹黄分别进行分丝;经过软化;漂洗;漂白;提取了竹纤维。

各专利工艺过程不尽相同,其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试图得到脱胶均一、杂质去除相对完全、具有一定强力、柔韧性、均匀性的可用于纺纱的纤维。但迄今为止这些专利还难以生产出可纺竹纤维,至于竹纤维纱线尚未见。

上述这些生产方法没有针对竹子的理化性能的特殊性并充分考虑竹子的非均匀性特点,试图利用开纤后获得的竹丝束经过煮练工序一次性直接制得竹纤维,加之生产过程中竹丝束被压碎或压断,或采用化学药剂破坏了纤维的强力,导致所生产的竹纤维质量差,纤维粗、短、硬,其均匀度、长度、细度、强度等指标达不到纺织用纤维的要求,只能生产竹纤维装饰板等低附加值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麻状竹纤维的生产工艺,麻状竹纤维可用于汽车内饰板、建筑装饰板、无纺布、包装袋、竹纤维麻袋、床垫、各种填充材料、环保净水系统及生活日用品等方面,和黄麻具有相似的应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可仿麻形竹纤维的生产工艺,可纺麻形竹纤维是生产生态环保纱线及无纺布的理想材料,用该纱线面料可制成各种新型面料,该可纺麻形竹纤维是医用材料(口罩、服装、竹纤维消毒棉、面巾纸等)的理想选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竹纤维纱线的生产工艺,其制得的竹纤维纱线可用于纺织。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之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方案之一;

一种麻状竹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料:将竹子按照种类、生长年龄、产地进行分类,并堆放在存放库房保湿;

步骤2:切断、剖开或分片:将竹子切断后,用竹子分片机将其分片,或用破竹机将竹子劈开展平;

步骤3:预软化:将竹子分片机分片后的竹青、竹黄放入一号软化池浸泡,或将破竹机劈开展平后的竹片放入一号软化池浸泡;时间:1-30天;

步骤4:二次软化:在二号软化池中加入氨水,氨水占总软化液的浓度1-12%,再将预软化后的竹片加入该二号轮化池中进行二次软化;时间0.5-6小时;

步骤5:预氧漂:将二次软化后的竹片送入一号氧漂池,浴比为1∶20~50,温度:95-98℃,时间30-90分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10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