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套圈综合渗碳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8414.3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8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何成立;车德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瓦房店正达冶金轧机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22 | 分类号: | C23C8/22;C23C8/04;C21D9/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3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综合 渗碳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套圈综合渗碳工艺,尤其涉及一种KT轴承套圈综合渗碳工艺,其属于轴承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轴承工业从弱小起步,艰难创业,激烈竞争,曲折发展,由昔日少数几家小厂发展到现今遍布全球、年销量额达300亿美元的规模,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通常按轴承中滚动体种类的不同,将其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并按轴承所能承受载荷的主要作用方向分为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目前轴承套圈渗碳是按图纸,用户/标准要求,依据轴承的材料、有效厚度进行工艺设计和渗碳热处理。常规情况下,同炉产品的渗碳层深度,表面碳浓度、硬度等基本一致。而KT轴承的渗碳有特殊要求:KT轴承外圈渗碳要求是:外径表面硬度为HRC40~48,心部硬度为HRC30~35,外滚道及挡边硬度为HRC59~63. 渗碳层深度1.5~2.3。KT轴承内圈渗碳要求是:内径表面及心部硬度为HRC30~35,内滚道表面硬度为HRC59~63,渗碳层深度为0.9~1.7等要求,其加工工艺存在很大的困难,一种使用KT轴承套圈的加工工艺势在必行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KT轴承套圈的加工困难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轴承套圈综合渗碳工艺,已达到同一套轴承不同部位的不同渗碳指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轴承套圈综合渗碳工艺,其工艺方案为:
a、外圈外径预留车削量;
b、高温回火后确定所需硬度对应的渗层深度;
c、二次淬火后车掉多余的渗碳层并磨到成品尺寸;
d、对于要求渗层浅的部位,涂防渗剂适度保护;
f、内圈外径预留车削量;
g、高温回火后确定所需硬度对应的渗层深度;
h、二次淬火后车掉多余的渗碳层并磨到成品尺寸;
i、对于要求渗层浅的部位,涂防渗剂适度保护;
其工艺过程为:
⑴在外圈外径上预留车削量→整体渗碳→高回后通过试样确定车削量→二次压模淬火→硬车部分预磨量→低温回火→磨削加工;
⑵在内圈内径预留车削量→内径涂防渗碳剂→整体渗碳→高回后通过试样确定车削量→二次压模淬火→ 硬车部分预磨量 →低温回火→磨削加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其通过车工、热处理和磨工工艺的有机配合,达到同一套轴承不同部位的不同渗碳指标要求,满足KT轴承的硬度和碳层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轴承套圈综合渗碳工艺,其工艺方案为:
a、外圈外径预留车削量;
b、高温回火后确定所需硬度对应的渗层深度;
c、二次淬火后车掉多余的渗碳层并磨到成品尺寸;
d、对于要求渗层浅的部位,涂防渗剂适度保护;
f、内圈外径预留车削量;
g、高温回火后确定所需硬度对应的渗层深度;
h、二次淬火后车掉多余的渗碳层并磨到成品尺寸;
i、对于要求渗层浅的部位,涂防渗剂适度保护;
其工艺过程为:
⑴在外圈外径上预留车削量→整体渗碳→高回后通过试样确定车削量→二次压模淬火→硬车部分预磨量→低温回火→磨削加工;
⑵在内圈内径预留车削量→内径涂防渗碳剂→整体渗碳→高回后通过试样确定车削量→二次压模淬火→ 硬车部分预磨量 →低温回火→磨削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瓦房店正达冶金轧机轴承有限公司,未经瓦房店正达冶金轧机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84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式高压硅橡胶材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槽式闭锁的车梯锁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