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液压油的再生方法及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52853.3 | 申请日: | 2011-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9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兰清泉;陈献富;范益群;徐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袁正英 |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油 再生 方法 设备 | ||
1.一种废液压油的再生设备,由预处理装置、膜过滤装置、反冲装置和再生油储罐组成;所述预处理装置由沉降池(A-1)、粗滤器(A-2)、原料输送泵(A-3)、原料储罐(A-5)和加热装置组成;其中加热装置由夹套(A-6)、恒温加热控制装置(A-7)组成;所述膜过滤装置由料液循环泵(B-1)、陶瓷膜组件(B-2)和流量计(B-3)组成;所述反冲装置由反冲液储罐(C-1)、反冲泵(C-2)和反洗阀(C-3);其中沉降池(A-1)侧壁上部开设油液出口,通过管道依次同粗滤器(A-2)、原料输送泵(A-3)和原料储罐(A-5)的顶部开设原料液进口(1)相连;原料储罐(A-5)顶部还设有一个循环液进口(3)和一个温度传感器接口(2),底部开设有油液出口(6);原料储罐外壁附有夹套(A-6),夹套侧壁上部开设有加热介质出口(4),侧壁下部开设有加热介质进口(5),加热介质通过加热介质出口(4)、加热介质进口(5)分别连接恒温加热控制装置(A-7)的进出口;陶瓷膜组件(B-2)顶部开有进料口(7),侧壁上部开有反冲口(8),侧壁下部开有渗透液出口(9),底部开有循环料液出口(10);其中陶瓷膜组件(B-2)顶部进料口(7)通过阀门(V-2)连接料液循环泵(B-1),并与原料储罐(A-5)底部原料液出口(6)相连;陶瓷膜组件(B-2)侧壁上部反冲口(8)通过阀门(V-3)依次与反冲泵(C-2)和反冲液储罐(C-1)相连,反冲控制器(C-3)连接(V-3)阀门;陶瓷膜组件(B-2)侧壁下部渗透液出口(9)通过阀门(V-4)依次与流量计(D-1)、阀门(V-6)、再生油储罐(D-2)相连;陶瓷膜组件(B-2)底部循环料液出口(10)连接流量计(B-3),并通过(V-1)阀门连接原料储罐(A-5)循环液进口。
2.一种废液压油的再生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废液压油通过沉降池(A-1)、粗滤器(A-2)分别对废液压油进行杂质沉降和杂质粗滤;然后经过恒温加热控制装置(A-7)与夹套(A-6)对料液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再进入陶瓷膜组件(B-2)进行分离,得到再生液压油,膜分离同时辅以反冲装置进行反冲;其中所述膜分离工艺采用多孔陶瓷膜,其平均孔径为0.01~0.5μm;所述反冲工艺采用高压脉冲,反冲液为渗透液,反冲压力为0.1MPa~1.0MPa;反冲时间为5~40s,反冲间隔时间为0.25~3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废液压油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膜的支撑层为至少α-氧化铝或氧化锆中的一种,分离层至少为氧化铝、氧化锆或氧化硅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废液压油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为40~9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废液压油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滤工艺,滤网为不锈钢材质,平均孔径为1~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废液压油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分离工艺采取错流过滤,跨膜压差为0.05~1MPa;膜面流速为0.1~6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28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