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喷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7413.9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9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西冈修;村上胜宪;大西谦太;岸信之;高野祐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1/14 | 分类号: | F02D41/14;F02D41/22;F02D4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喷射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喷射控制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燃料喷射控制系统,该燃料喷射控制系统适于基于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进行空燃比反馈控制。
背景技术
过去,已知这样一种燃料喷射系统,在该燃料喷射系统中,为了在内燃机中在接近理论(理论)空燃比的区域中进行燃烧,适于基于空燃比对燃料喷射量进行反馈控制,所述空燃比由设置在排气管处的空燃比传感器(氧传感器)检测。在应用这样的空燃比反馈控制时,如果反馈修正系数,即反馈修正量因任意原因而变得过大或过小,则存在过分增浓或减稀的可能。因此,为了防止该情形,考虑设定用于空燃比反馈修正系数的极限值。此外,可构想这样一种燃料喷射控制系统,以在内燃机运行期间对氧传感器进行故障检查,从而继续执行良好的空燃比反馈控制。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系统,在该燃烧喷射控制系统中,空燃比反馈修正系数的上限值在发动机预热运行时增大,并且在预热运行完成时,返回到与预热运行之后的理论空燃比对应的正常上限值。
专利文献1:日本申请No.2006-37875
然而,在专利文献1描述的技术中,每当预热运行时空燃比反馈修正系数的极限值就会增大,因此存在以下可能,即:如果反馈修正量因任意原因而变得过大或过小时,预热运行将在过度增浓或减稀的状态下进行。而且,当确定了极限值的增量时,不再考虑由车辆的使用位置高度、车辆的部件精度、安装时的改变等对空燃比施加的任何影响。另外,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技术仅能周期性地执行故障检查,而不能始终监视氧传感器的状态,这是因为故障检查是通过监视借助向氧传感器施加反向电压产生的电流来进行的。此外,如果空燃比反馈修正系数的学习适于在进行故障检查时被禁止,则可能发生在故障检查期间将恰在开始检查故障之前的氧传感器的输出值用于空燃比反馈控制,从而在氧传感器正好在开始检查故障之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存在故障检查期间的燃烧状态将变得过浓或过稀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喷射控制系统,该燃料喷射控制系统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并且在该燃料喷射控制系统中,通过正确地设定用于空燃比反馈修正值的极限值,可以形成良好的空燃比反馈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喷射控制系统,该燃料喷射控制系统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并且能够始终监视氧传感器的状态并进行故障检查,从而使得即使在故障检查期间也可以连续地形成良好的空燃比反馈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一种燃料喷射控制系统,该燃料喷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C,该控制装置基于设置在用作车辆驱动源的内燃机E的排气装置15处的氧传感器32的输出,计算为了获得目标空燃比而用于反馈控制的空燃比反馈修正系数KO2,并且通过使基本喷射量T0乘以所述空燃比反馈修正系数KO2来确定修正喷射量T1,其中,在所述车辆的电源接通之后,当所述氧传感器32的输出值的变化率从正到负或者从负到正变化预定次数期间,所述控制单元C将具有预定上下宽度的上下限值设定为所述空燃比反馈修正系数KO2的第一极限范围L1,所述预定上下宽度以在理论空燃比状态下检测出的所述氧传感器32的输出值作为基准值B1,并且所述上下限值被允许用于计算所述修正喷射量T1;并且在所述氧传感器32的输出值的变化率从正到负或者从负到正变化了预定次数之后,将所述变化率变化了所述预定次数时计算出的空燃比反馈修正系数KO2视为基准值B2设定第二极限范围L2,该第二极限范围具有基于该基准值B2的预定上下宽度并且比所述第一极限范围L1窄。
而且,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仅在所述车辆的电源被初始接通时应用所述第一极限范围L1;并且在第二次及后继次接通电源之后,应用所述第二极限范围L2,在该第二极限范围中以上次关闭电源时的空燃比反馈修正系数KO2作为基准值。
而且,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C被构造成使得所述车辆的电源的接通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部分4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74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臭氧领域气液分离装置中的浮球阀结构
- 下一篇:钢衬石墨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