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离子液体溶剂中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46129.X | 申请日: | 2011-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0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锁江;刁琰琰;李靖;闫瑞一;杨普;王玲;王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C47/02 | 分类号: | C07C47/02;C07C45/50;B01J31/24;C07F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液体 溶剂 烯烃 氢甲酰化 反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贵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及膦配体体系存在下,以咪唑类、双咪唑类、季鏻类、季铵类或胍类离子液体为溶剂,在一定量相应产物醛存在下及一定的温度及压力条件下,低碳烯烃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氢气进行氢甲酰化反应生成相应醛化合物的新方法。属于有机化合物制备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包含8、9或10族金属例如Rh的催化剂体系和膦配体例如烷基膦、环烷基膦、芳基膦、吡啶基膦或二齿膦的存在下,使用烯烃化合物、一氧化碳与氢气进行氢甲酰化反应,已经在许多专利及文献中进行了描述,例如US2003092935A1;US2004110960A1;WO2005009934A2;EP1486481A2;GB1066772A;US2010048959A1;J.Am.Chem.Soc.2007,129,8487~8499;Organometallic,2004,23,2201~2204;J.Mole.Catal.A:Chem,1999,137,193~203等等。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中,大多使用甲苯作为溶剂,催化剂容易生成活性低或无活性的Rh簇合物(见Rh簇合物结构式);反应后产物分离困难,能耗提高,分离的费用增加,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且甲苯有毒性,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讲,不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要求;对于高沸点的产物的分离,容易引起催化剂的分解和失活。近几十年,在离子液体中进行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的报道已不少见,如Chem.Commun.2001,451~452;Chem.Commun.2001,1360~1361;Chem.Rev.2002,102,3667~3692;Acta Phys.-Chim.Sin.2006,22,465~469;CN200410017744.0;CN200610046355等等。在专利CN200610046355中,报道了一种“双相反应体系”,即离子液体为一相,非(弱)极性有机溶剂为另一相组成“高温混溶,低温分相”的体系,高碳烯烃进行氢甲酰化反应,通过“温控”实现“均相反应,两相分离”,使均相络合催化剂得以简单的分离,但是使用离子液体形成两相反应,需要使用昂贵的水溶性的膦配体(TPPTS)及离子液体,反应温度较高,且还需要一定量的毒性甲苯,但是此种反应体系,没有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只是提高高碳链烯烃产物的正、异结构的比例。CN200410017744.0也报道了离子液体/水混合溶剂中, 高碳烯烃的双相反应。此反应体系主要应用于反应底物为高碳烯烃的反应中,在低碳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的报道,几乎没有。
Rh簇合物结构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用毒性的甲苯溶剂,以不挥发的离子液体为溶剂,在适当的温度及压力条件下低碳烯烃均相氢甲酰化反应的新方法。原料的转化率及产物醛类化合物的产率高;反应后,离子液体溶剂、催化剂与膦配体可经过简单的闪蒸进行分离。反应中,贵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及离子液体用量少,可以重复使用。此方法成本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绿色环保,工业应用前景广阔。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将均相贵金属Rh络合物催化剂、三苯基膦配体、离子液体溶剂及一定量的相应产物醛化合物加入反应器中,充入一定比例的一氧化碳,烯烃和氢气气体,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氢甲酰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醛产物。氢甲酰化反应后,通过简单的闪蒸方式实现产物与催化剂及离子液体的分离,催化剂、离子液体及膦配体可继续循环使用。
本发明使用的催化剂为均相金属络合物Rh(CO)2acac催化剂前驱体或HRh(CO)(PPh3)3催化剂。铑催化剂与膦配体三苯基膦的摩尔比为1∶3~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61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