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油底壳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4501.3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葛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江宏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4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汽车配件,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汽车配件中的发动机油底壳,是用于贮存机油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发动机油底壳位于发动机的底部,是一个盆型的大容器,下面有着一个孔,平时由放油螺栓密封,整个油底壳容积大约为3L多。主要用于发动机齿轮油的补充和保持润滑充分。传统的油底壳是采用铸铝件,随着轿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家用小型汽车市场的扩大及企业成本下降的迫切需要,人们开始要求车辆灵活、轻便,且制造成本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轿车发动机生产厂家采用钢板冲制油底壳,而生产的油底壳底面无加强筋,在冲压过程中平面度无法保证,产品容易变形,汽车在使用中漏油,在振动过程中油底壳容易崩裂;并且钢板冲压的油底壳结构粗糙,是通过简单成型制作完成的,周边切边冲孔用螺钉安装在发动机齿轮罩壳的下盖上使用,经过简单的装车试验后,在运行过程中振动使螺丝松动而出现漏油,同时在行驶过程中油也受高压而渗出,时间长,会导致缺机油使齿轮烘干、抱死等严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它能克服目前以上产品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大端面、油底壳内腔、后端面和油底壳底部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内腔设置有内腔筋;在油底壳底部设置有底部筋;在油底壳后端面设置有后端面筋;所述的油底壳后端面设计成半圆形,与变速箱壳端面的形状相配合,并且在油底壳后端面上增加两个连接油底壳和变速箱的螺栓孔,可将油底壳直接与变速箱壳连接。本发明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不容易变形,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漏油,在振动过程中油底壳不容易崩裂,使用寿命长;减少了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护板,减少了装配工序,降低了成本;确保了发动机齿轮油的补充和保持润滑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中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中的左视图;
1.后端面,2.螺栓,3.大端面,4.油底壳内腔,5.油底壳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大端面3、油底壳内腔4、后端面1和油底壳底部5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油底壳内腔4设置有内腔筋;在油底壳底部5设置有底部筋;在油底壳后端面1设置有后端面筋;所述的油底壳后端面1设计成半圆形,与变速箱壳端面的形状相配合,并且在油底壳后端面1上增加两个连接油底壳和变速箱的螺栓孔,可将油底壳直接与变速箱壳连接。具体实施时,按图纸要求设计模具,采用ST14-1.4材料,通过数道拉延、冲压、冲孔、切边加工油底壳体。在油底壳内腔、后端面、油底壳底部设置加强筋,不但使产品不变形,还降低了噪声,在油底壳内腔内布置高压油道,确保发动机齿轮油的补充和保持润滑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江宏,未经葛江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4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箱式变电站框架结构及其箱式变电站
- 下一篇:一种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