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体后部的下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39148.X | 申请日: | 201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9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相马贵之;城村裕康;丹内克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4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后部 下部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体后部的下部结构,该结构包括形成于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的备用轮胎容纳部(housing)。
背景技术
典型的车辆在车体后部的后底板处包括用于容纳备用轮胎的备用轮胎容纳部。当负荷从车辆后方施加到具有该结构的车辆时,备用轮胎容纳部有时会变形并且向车辆的前方移动。尤其地,由于油箱配置在备用轮胎容纳部的车辆前方,因此变形的备用轮胎容纳部可能与油箱接触。
对于这种情况,可想到的措施是确保备用轮胎容纳部与油箱之间的距离以使备用轮胎容纳部周围的空间吸收该负荷。
同时,因为也需要确保除了备用轮胎容纳部与油箱以外的其它部件的容纳空间并且在车体部件的布局中也有很多限制,所以在很多情况中不能充分地确保备用轮胎容纳部与油箱之间的距离。此外,在紧凑型汽车的情况下,难以确保备用轮胎容纳部周围的充分空间。
为了处理该问题,日本特开平10-316050号公报(下文称为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结构:备用轮胎容纳部的底面形成为倾斜,即从前侧向后下方延伸,以防止变形的备用轮胎容纳部与后差动装置(differential device)和油箱接触。另外,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部被配置在备用轮胎容纳部的底面的下方,以及倾斜的引导面被形成于加强部。倾斜的引导面引导并且有助于备用轮胎容纳部越过(ride over)后差动装置。
因此,利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当从车辆的后方施加负荷时,备用轮胎容纳部在由加强部的引导面朝后差动装置的上方引导的状态下变形,这防止了备用轮胎容纳部与后差动装置和油箱干涉。此外,当备用轮胎容纳部变形时,备用轮胎被转动,同时使备用轮胎上端部向车辆后方移动,这使得备用轮胎不太可能与后座接触。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加强部被设置到备用轮胎容纳部的底面,由此备用轮胎容纳部具有如此高的表面刚度使得当从车辆的后方施加负荷时备用轮胎容纳部不容易变形。这产生了来自车辆后方的负荷不能被有效地吸收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当备用轮胎容纳部变形时,备用轮胎容纳部的底面下方的加强部的引导面与后差动装置接触。因此,存在从车辆后方接受的负荷被传递到配置在前方的例如后差动装置等结构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的下部结构,当从车辆后方施加负荷时,该结构允许备用轮胎容纳部的变形和备用轮胎的转动更平稳地进行,并且由此允许负荷吸收效率的提高。
为了解决传统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后部的下部结构包括:备用轮胎容纳部,其形成于车体后部的后底板并且被构造成容纳备用轮胎;所述备用轮胎容纳部下方的横梁(cross member),其被配置在所述备用轮胎容纳部的下方并且被接合到位于所述备用轮胎容纳部下方的横梁的左右两侧的后纵梁(side member);以及后缓冲构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后底板的后端部。在所述结构中,所述备用轮胎容纳部的底面后部包括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且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并且所述备用轮胎被配置成如下的倾斜状态:所述备用轮胎的前部的位置高于所述备用轮胎的后部的位置,以及各所述后纵梁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分为后纵梁前部和后纵梁后部,所述备用轮胎容纳部下方的横梁被接合到所述后纵梁后部,并且所述备用轮胎容纳部下方的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且向斜下方倾斜地弯曲。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后纵梁前部的刚性比所述后纵梁后部的刚性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刚性比所述后纵梁前部和所述后纵梁后部的刚性小的脆弱部被设置在所述后纵梁前部和所述后纵梁后部的分界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牵引钩支架被设置在所述备用轮胎容纳部下方的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并且所述牵引钩支架具有被接合到所述备用轮胎容纳部下方的横梁的前端部和被接合到所述后底板的后端部的后端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备用轮胎容纳部的底面前部包括平坦部,所述备用轮胎容纳部的底面后部的倾斜部从所述平坦部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且向斜下方倾斜,所述平坦部和所述倾斜部之间的边界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被形成为大致直线状,以及所述平坦部和所述倾斜部之间的边界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和所述后纵梁前部与所述后纵梁后部的分界位置相同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备用轮胎容纳部下方的横梁在所述后纵梁前部和所述后纵梁后部的分界位置附近的位置被接合到各所述后纵梁后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91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衣机
- 下一篇:GSM移动通信网络终端定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