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真皮革基布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8420.2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7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敏;陈喆;杨晓伟;赵祥;贾耀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12 | 分类号: | B32B3/12;B32B27/02;B32B27/12;B32B2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黄挺 |
地址: | 570125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真 皮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皮革基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皮革是用动物的光面和绒面皮板加工处理(一般将鞣制后的动物毛皮称为裘皮)得到。由于天然皮革具有柔软、透气、富有弹性、穿着舒适等优良的天然特性,被人们广泛用于生活日用品和工业品,但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皮革的需求倍增,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实行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恢复生态的措施,致使皮革产量年年下降。在这种形势下,一为了弥补天然皮革产量的不足,二为了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科学家们几十年前即开始研究开发代替天然皮革的人造革(即聚氯乙烯PVC涂层布)和合成革(即聚氨酯PU涂层布)。
人造革和合成革产品是以纤维制成的基布为增强材料,以高分子树脂为基体,通过涂敷或浸渍方式构成的复合材料,其基布、树脂的性能及其发展直接决定了人造合成革行业的发展,是天然皮革的替代材料。
人造革和合皮革发展历程介绍:
PVC人造革、PU合成革和超细纤维PU合成革这三类产品代表着人造革和合成革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反映了人造革和合成革的发展历程。
PVC人造革是第一代人工皮革。1921年首先开发出硝化纤维漆布,标志着PVC人造革的起步,1931年发明了贴合法生产PVC人造革,这是人工皮革的第一代产品。PVC人造革具备防酸耐碱、耐水洗、色泽光亮等优点,但其透气差,手感较PU革差,遇冷手感会发硬,另外,PVC人造革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增塑剂、稳定剂及其它的添加剂,产品中增塑剂DOP易析出而变硬或发生霉变,限制了PVC人造革的使用年限。从环保的角度来说,废弃的PVC人造革难于降解,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PVC人造革中的稳定剂中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禁止使用。
PU合成革是第二代人工皮革。继PVC人造革之后,1953年德国拜尔最早申请了PU合成革专利,1963年日本兴国化学公司制造出PU合成革,1964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了一种用作鞋帮的PU合成革。20世纪70年代合成纤维的无纺布出现针刺成网、粘结成网等工艺,从而使PU合成革的外观和内在结构与天然皮革逐步接近,其他物理特性都接近于天然革的指标。
超细纤维PU合成革是第三代人工皮革。20世纪70年后日本东丽、可乐丽、旭化成、三菱和帝人公司相继开发出了分裂型和海岛型的聚酯和尼龙超细纤维,开始了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基布一般采用非织造工艺生产。由于在基布的生产过程中纤维被分裂成为小于0.55dtex的超细纤维,不仅相互缠结得更紧密,而且形成近似随机三维立体分布的纤维结构,与天然皮革中束状胶原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相似。再填充以性能优异具有开式微孔结构的聚氨酯,因而不论从内部微观结构,还是外观质感及物理特性和人们穿着舒适性等方面,都能与高级天然皮革相媲美。
超细纤维PU合成革的优点是质轻,裁剪性好,可以进行高自动化裁剪,出材率高,耐霉变性能较佳,撕裂强度、拉伸强度高,耐折性好,耐寒性佳,仿真性好,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低等。
存在的问题:
天然皮革——原皮来源有限,其品质随着原皮产地和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天然皮革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严重,出材率低,重量大,厚度均匀性差、水洗收缩、变硬、容易霉变腐烂。
人造革和合成革——由于大部分的合成纤维缺乏或没有足够的吸湿性亲水基,所以不管是PVC人造革、PU合成革和超细纤维PU合成革的吸湿性都较差。据资料显示:在接近面密度的情况下,天然皮革的坯革透水汽量为800mg/(10cm2.24h)左右,而超细纤维基布的透水汽量为400mg/(10cm2.24h)左右。同时手感、透气性、丰满度比天然皮革差。本发明可以解决透气性和丰满度的问题,透水汽量为650mg/(10cm2.24h)以上,厚度1.4~1.8mm,抗弯性小于40mm。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织造仿真皮革基布,上述仿真皮革基布为三层结构,上层和下层为纤维网层,中层为平面织物层;
其中,上述纤维网层由质量百分比80%~95%的胶原蛋白纤维和质量百分比5~20%的合成纤维组成。
优选地,上述纤维网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85~200g/m2。
优选地,上述平面织物层为单位面积重量70~100g/m2涤纶低弹丝织物。优选平面织物层为涤纶低弹丝针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84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