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弯曲加工用模具、汽车用悬臂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32487.5 | 申请日: | 2011-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浩二;中野雅司;北本千寻;铃木俊亮;滨田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3P23/00;B21J5/02;B21J13/02;B21K7/1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弯曲 工用 模具 汽车 悬臂 制造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弯曲加工用模具,在汽车用悬臂的制造装置中使用,用于对由移动机构搬入的圆棒状原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弯曲加工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弯曲下模,其具备载置所述圆棒状原材料的载置部;
弯曲上模,其具备将载置在所述弯曲下模的支承槽中的所述圆棒状原材料沿垂直方向按压的按压部,
所述载置部及所述按压部具备形成沿着所述弯曲加工材料的弯曲形状的形状且与该弯曲加工材料接触的下模接触部及上模接触部,
所述下模接触部在其中央部具备槽部,该槽部不与所述弯曲加工材料接触且形成能够用所述移动机构把持该弯曲加工材料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加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接触部在其中央部具备不与所述弯曲加工材料接触的非接触部。
3.一种汽车用悬臂的制造装置,采用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弯曲加工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锻造装置,其并排设有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对利用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制作的弯曲加工材料进行锻造加工而制作压扁锻造材料的压扁锻造用模具和对所述压扁锻造材料进行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材料的精锻用模具;
修整装置,其对所述精锻材料的毛边部进行修整;
移动机构,其将所述圆棒状原材料搬入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并且将所述弯曲加工材料移动到所述压扁锻造用模具、将所述压扁锻造材料移动到所述精锻用模具,且将所述精锻材料从所述锻造装置搬到所述修整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悬臂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
第一移动机构,其将所述圆棒状原材料搬入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并且将所述弯曲加工材料移动到所述压扁锻造用模具;
第二移动机构,其将所述压扁锻造材料移动到所述精锻用模具;
第三移动机构,其将所述精锻材料从所述锻造装置搬到所述修整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悬臂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锻造装置中还并排设有对所述压扁锻造材料进行锻造加工而制作粗锻材料的粗锻用模具,
所述精锻用模具对所述粗锻材料进行锻造加工而制作精锻材料,且所述移动机构将所述压扁锻造材料移动到所述粗锻用模具,并且将所述粗锻材料移动到所述精锻用模具。
6.一种汽车用悬臂的制造方法,采用了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弯曲加工工序,采用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从垂直方向按压所述圆棒状原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所述弯曲加工材料;
压扁锻造工序,采用所述压扁锻造用模具对所述弯曲加工材料进行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压扁锻造材料;
精锻工序,采用所述精锻用模具对所述压扁锻造材料进行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精锻材料;
修整工序,采用所述修整装置对所述精锻材料的毛边部进行修整而制造汽车用悬臂。
7.一种汽车用悬臂的制造方法,采用了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弯曲加工工序,采用所述弯曲加工用模具从垂直方向按压所述圆棒状原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所述弯曲加工材料;
压扁锻造工序,采用所述压扁锻造用模具对所述弯曲加工材料进行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压扁锻造材料;
粗锻工序,其采用所述粗锻用模具对所述压扁锻造材料进行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粗锻材料;
精锻工序,其采用所述精锻用模具对所述粗锻材料进行锻造加工而制作所述精锻材料;
修整工序,采用所述修整装置对所述精锻材料的毛边部进行修整而制造汽车用悬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24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水分离电磁油炸炉
- 下一篇:方便笔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