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视镜的可挠四向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28564.X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9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3/24 | 分类号: | G02B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视镜 可挠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视镜头转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内视镜的可往四个方向转动的可挠性软管结构。
背景技术
内视镜的发明,使得人类得以更准确的观察物体内部,例如应用于医疗领域,则可进行食道、胃和大肠部位的检验,让医生可藉由内视镜的影像,准确判断病灶的种类和病情发展的程度;如应用于工业领域,则可准确的检查如引擎内部,或是检查区域空间狭小、难以观察的地方,而为了更精确观察多个方位的影像,现今的内视镜其内视镜头处设置有可挠性结构,使得内视镜头具有转向的功效,然而目前的可挠性结构,多为使用环状金属与铆钉的组合,或是使用弹簧等等,如中国台湾名称为【内视镜摆头装置】的新型专利第M352352号披露了一种内视镜摆头装置,该内视镜摆头装置包含摆头机构、弹性组件、支撑部、第一线体、第二线体及双向可挠体,藉由上述组件的组合可使得内视镜具有转向的功效,然而此种内视镜摆头装置在使用上仍有如下若干问题需要克服:
1、该弹性组件为弹簧,弹簧使用次数一多就容易造成弹性疲乏而断裂,进而影响摆头装置的运作,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
2、内视镜摆头装置必须再配置一双向可挠体,不但生产程序更加繁琐,且成本亦大量增加。
3、内视镜摆头装置仅有两个方向的转向,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视镜的可挠四向管结构,利用数个圆体组件、数个弹性组件组成管状体,这些弹性组件用于维持该管状体的直线状态,如此即可提供结构简单的内视镜的可挠四向管结构,并藉由数个线体来控制内视镜头的转向。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视镜的可挠四向管结构包括:
数个圆体组件,各个圆体组件中央具有一中央穿孔,且各个圆体组件外侧分别凹设有一第一凹槽、一第二凹槽、一第三凹槽及一第四凹槽;
一第一弹性组件、一第二弹性组件、一第三弹性组件及一第四弹性组件,分别连续地嵌设于所述各个圆体组件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及第四凹槽,且所述第一至第四弹性组件内分别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一第二容置空间、一第三容置空间及一第四容置空间;以及
一第一线体、一第二线体、一第三线体及一第四线体,分别连续地穿设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第三容置空间及第四容置空间;
其中,藉由该第一弹性组件、该第二弹性组件、该第三弹性组件及该第四弹性组件将数个圆体组件组成一管状体,并用以维持该管状体的直线状态,使各圆体组件之间具有一间距。
本发明的内视镜的可挠四向管结构还包含一镜头装置,其具有一内视镜头及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处理内视镜头所摄取的影像信号,并通过一信号线来传送所述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线体、第二线体、第三线体及第四线体的一端连接所述镜头装置,所述管状体依这些线体的拉引施力方向而使该管状体成弯曲状态,进而控制该镜头装置的转向。
其中,所述信号线系穿设各个圆体组件的中央穿孔。
其中,所述线体为钢丝。
其中,所述弹性组件为弹簧。
其中,所述弹性组件采用焊接方式分别连续地嵌设于数个凹槽。
较之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内视镜的可挠四向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内视镜的可挠四向管结构可藉由结构简单的数个圆体组件和弹性组件所组成,可提供造价低廉的内视镜的可挠四向管结构,有效降低成本。
2、本内视镜的可挠四向管结构可藉由该些弹性组件连续地嵌设于数个圆体组件上的凹槽,而将数个圆体组件组成一管状体,该管状体弯折后可藉由具弹性的弹性组件,将弯折的管状体回复成直线状态。
3、本内视镜的可挠四向管结构由于数个圆体组件之间具有一间距,因此这些圆体组件组成的管状体,可藉由数个线体的拉引施力方向而使该管状体成弯曲状态,进而控制该镜头装置的转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功效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圆体组件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管状体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管状体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视镜可挠四向管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全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85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控器
- 下一篇:一种电子产品的按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