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回油结构的发动机缸罩通气盖板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23990.4 | 申请日: | 2011-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0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勇;祝勇;卢方军;向垒;韦颂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01M13/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结构 发动机 通气 盖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结构,具体涉及发动机缸罩通气盖板的回油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动机缸罩通气盖板(以下简称盖板)设计为平板件,在部分盖板设计时考虑到回油问题,在盖板上设计有导油槽。在发动机工作中,曲轴箱通风后的废气将流入缸罩内的分离迷宫,迷宫对气体和机油进行分离,按照发动机的设计要求,分离下来的机油需要流回气缸盖凸轮轴油室内重新利用。若盖板设计为简单的平板件的话,由于缸罩迷宫的分离有阻滞作用,导致迷宫内的油气混合气气压小于凸轮轴室气压,迷宫内分离出的机油将无法自然回流到发动机凸轮轴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可以让分离迷宫内的机油能自然回流的发动机缸罩通气盖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回油结构的发动机缸罩通气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在盖板本体朝向迷宫一面随着迷宫内气体的流场设计有导油槽,在导油槽的积油位置设计一级回油孔。其改进在于在所述第一回油孔处并在盖板本体朝向凸轮轴室一面设置有一级稳压腔;所述稳压腔的腔底设置有二级回油孔。
本发明在发动机缸罩的盖板上设置稳压腔,机油从迷宫内回流凸轮轴室时,由盖板的导油槽流至回油孔处,再由回油孔流入稳压腔,然后由稳压腔回流到凸轮轴室。当凸轮轴室压力大于迷宫内压力时,稳压腔内可以建立一个相对平稳的中间压力,同时,机油可储存在稳压腔内产生一个机油压力。通过稳压和建立油压的方式,平衡凸轮轴室和迷宫内的压力差,从而实现机油自然回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盖板和缸罩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涉及的通气盖板安装在发动机缸罩1,通气盖板的盖板本体2是薄壁的金属冲压板,在盖板本体上随着迷宫内气体的流场设计有导油槽24,在导油槽的积油位置设计一级回油孔22,在一级回油孔处设计有稳压腔21。稳压腔21焊接在盖板2的回油孔22下面,在稳压腔21的腔底开有二级回油孔23,二级回油孔23与一级回油孔22的轴线设计有一定的距离,并将两个回油孔错开布置,可以有效的避免凸轮轴室内的机油飞溅到分离迷宫内。
参见图2,当发动机工作时,由于迷宫的截流作用导致迷宫3中的气压远远小于凸轮轴室4的气压,如只是简单的将迷宫3和凸轮轴室4连通时,迷宫3内分离出来的机油在压力作用下无法自然回流到凸轮轴室4中,本发明中的稳压腔就可以有效的解决压力差的问题。迷宫内分离出的机油通过盖板本体上导油槽24汇流到一级回油孔22处,再由一级回油孔22流入稳压腔21。在机油流入稳压腔21时,由于迷宫3与稳压腔21只有一级回油孔22连通,稳压腔21与凸轮轴室4只有二级回油孔23连通,由于节流作用,凸轮轴室4的气压大于稳压腔21内的气压,稳压腔21内气压大于迷宫3内气压,机油不需要克服太大压力而流入稳压腔内,再由稳压腔内流回凸轮轴室。若缸罩内的压力远大于稳压腔内压力时,机油将储存在稳压腔内,随着机油的流入,稳压腔内将建立起一定的机油液面,这样通过机油的油压使得机油通过回油孔23回流到缸盖凸轮轴油室中;若稳压腔与缸罩内的压差接近,机油无需存储在稳压腔内,直接由回油孔23回流。
本发明设计的稳压腔结构在平衡压力的同时储存机油,在压差较大时以储存的机油建立油压来平衡压差。稳压腔可通过冲压成型,再焊接或铆接在盖板本体上,这样的结构制造简单且成本很低。
稳压腔可以设计为不同形状和不同深度的腔体,具体形状可依照布置空间和压力要求来决定。
如果一个稳压腔还不能建立合适的中间压力,不能达到平衡压力的目的,根据需要,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二级稳压腔,或依次设置二级、三级至多级稳压腔,以达到压力平衡为准。并在每级稳压腔的腔底设置相应的回油孔,相邻稳压腔的回油孔相互错开布置。这样的结构可以满足缸罩内与迷宫内压力差更大的发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239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