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18739.9 | 申请日: | 2011-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4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泰史;中野元就 | 申请(专利权)人: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5B65/00 | 分类号: | D05B65/00;D05B2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晓萍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压布机构和切线机构、可实现小型化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形成套结线迹的缝纫机包括压布机构、切线机构。压布件在压布机构的作用下上下移动,按压加工布。切线机构包括缝纫机主轴、切线凸轮、杆、螺线管致动器。切线凸轮固定于缝纫机主轴。杆具有卡合部。螺线管致动器驱动时,杆移动。卡合部通过杆的移动而与切线凸轮卡合。切线机构在缝制结束时将面线和底线切断。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9年第61020号所记载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包括切线凸轮板(切线凸轮)、驱动杆、切线用螺线管(螺线管致动器)、支撑构件。切线凸轮板固定于缝纫机主轴的后端部。切线凸轮板具有槽凸轮(凸轮槽)。槽凸轮引发切线动作。驱动杆以面向切线凸轮板前侧的方式配置。驱动杆朝向左右方向。驱动杆固定于引导轴。引导轴朝向前后方向。引导轴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支撑构件将引导轴可移动地支撑。
在驱动杆的右端部设有滚子构件(卡合部)。滚子构件与槽凸轮卡合。驱动杆与引导轴一起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卡合位置是滚子构件与槽凸轮卡合的位置。非卡合位置是卡合位置前方的位置。滚子构件在非卡合位置从槽凸轮脱开。在引导轴的周围设有压缩螺旋弹簧。驱动杆因弹簧的力而位于非卡合位置。在驱动杆左端部的前侧配置有旋转板。旋转板在水平方向上旋转。
切线用螺线管通电时,切线用螺线管使旋转板旋转。引导轴和驱动杆克服弹簧的力而朝卡合位置移动。滚子构件与槽凸轮卡合。滚子构件通过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而沿槽凸轮移动。
驱动杆通过连杆机构而与可动刀连接。可动刀水平地配置于针板的下侧。滚子构件沿槽凸轮移动时,驱动杆以引导轴作为中心进行摆动。可动刀在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可动刀切断面线和底线。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5年第278856号所记载的缝纫机包括压布机构、拨线机构、按压件扫线器驱动马达、压布凸轮、拨线凸轮、第一压杆、第一拨线杆。压布机构通过压布凸轮而上下驱动压布件。拨线机构通过拨线凸轮来驱动扫线器。扫线器在针板的上侧拨线。按压件扫线器驱动马达驱动压布机构、拨线机构。按压件扫线器驱动马达、压布凸轮、拨线凸轮、第一压杆、第一拨线杆配置于立柱部的后侧。盖构件将这些构件覆盖。第一压杆与压布凸轮联动连接。第一拨线杆与拨线凸轮联动连接。
在按压件扫线器驱动马达的驱动轴上固定有驱动齿轮。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压布凸轮、拨线凸轮固定于凸轮支撑轴。压布凸轮的相位与拨线凸轮的相位不同。压布凸轮的压布工作区域与拨线凸轮的拨线工作区域不重叠。压布件在压布工作区域内上升、下降。扫线器在拨线工作区域内移动。压布凸轮和拨线凸轮在按压件扫线器驱动马达的驱动下一体旋转。压布件通过第一压杆而上下移动。扫线器通过第一拨线杆来拨线。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5年第278856号所记载的缝纫机将压布凸轮、第一压杆、按压件扫线器驱动马达配置于立柱部的外侧,因此缝纫机大型化。这些构件配置于立柱部内是较为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缝纫机不会大型化。
将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9年第61020号所记载的切线装置和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5年第278856号所记载的压布机构设于缝纫机时,螺线管致动器会与按压件扫线器驱动马达发生干扰。其原因在于,按压件扫线器驱动马达是大型构件,没有空间将其与螺线管致动器一起配置于立柱部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包括压布机构和切线机构的缝纫机,使其变得小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兄弟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兄弟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87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