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铆接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11744.7 | 申请日: | 2011-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J15/10 | 分类号: | B21J15/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铆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铆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铆接系统,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铆接系统中许多工作都要人工进行操作,如上铆钉、上工件、下料等工作,人工操作易出差错,而且工作效率低下。为此,针对不同的铆接需要设计了许多半自动、自动铆接系统,取代部分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目前的半自动、自动铆接系统结构相对较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铆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大大提高了铆接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铆接系统,其特征是,包含
用于将杂乱的铆钉排列成同一方向输出的铆钉排列装置,
用于固定工件的铆压工装,
将所述铆钉排列装置输出的铆钉设置于铆压工装上的上铆钉装置,
对工件进行铆压的铆压装置,
对铆压后的工件进行区别分拣的下料装置。
所述铆钉排列装置包含一将铆钉自动排列成同一方向的震动盘、输出通道。
所述铆压工装设在一可周向转动的圆形工作台上。
所述工作台沿圆周间隔相同的角度设置多个铆压工装。
所述上铆钉装置包含一可抓取、放置铆钉的机械手。
所述铆压装置上设置检测铆钉的检测装置。
还包含一对已铆压的工件进行设置标识的打标装置。
所述上铆钉装置、铆压装置、下料装置分别设在所述工作台外围与不同的铆压工装对应。
所述工作台沿圆周间隔90度设置4个铆压工装。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一可将工件拣至下料滑槽或废品箱内的下料机械手。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自动铆接系统,主要用于汽车安全带带扣的铆接,系统结构相对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取代大部分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铆接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动铆接系统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自动铆接系统包含用于将杂乱的铆钉排列成同一方向输出的铆钉排列装置2,用于固定工件的铆压工装1,将铆钉排列装置2输出的铆钉设置于铆压工装1上的上铆钉装置3,对工件进行铆压的铆压装置4,对铆压后的工件进行区别分拣的下料装置5,还包含一对已铆压的工件进行设置标识的打标装置6。
铆钉排列装置2包含一将铆钉自动排列成同一方向的震动盘21、输出通道22。
铆压工装1设在一可周向转动的圆形工作台11上。工作台11沿圆周间隔相同的角度设置多个铆压工装。
本实施例中工作台沿圆周间隔90度设置4个铆压工装1。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铆接工件的同不设置不同的铆压工装1数量,设置合适的工位数量。
上铆钉装置3包含一可抓取、放置铆钉的机械手。
铆压装置4上设置检测铆钉的检测装置。
上铆钉装置3、铆压装置4、下料装置5分别设在工作台11外围与不同的铆压工装1对应。
下料装置5包括一可将工件拣至下料滑槽7或废品箱8内的下料机械手51。
本发明的自动铆接系统工作过程:
将杂乱的大量铆钉倒入震动盘21内,铆钉在震动盘21作用下自动排列成铆钉头部向下、铆杆向下的方向沿输出通道输出至一托板上,上铆钉装置3中的机械手在多个气缸驱动配合下,完成旋转至托板处铆钉上方、向下移动、抓取铆钉、向上移动、旋转至铆压工装上方、向下移动、在铆压工装上的指定位置放置铆钉、向上移动的一系列动作。工作台11由设在其下的驱动装置驱动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带动其上的已放置铆钉的铆压工装1旋转至下一上工件工位,由人工将2个待铆接工件放置于铆压工装1上,工件的通孔套于铆压工装上的铆钉杆上。工作台11由驱动装置驱动再次转动,带动其上的4个铆压工装1均旋转至下一工位。上完工件的铆压工装1旋转至铆压工位进行铆压,铆压装置4上设有检测装置,首先先检测工件上的铆钉是否齐全,如果铆钉齐全,则启动铆压装置4进行铆压,如果铆钉不全,刚不进行铆压,工件流转至下一工位。铆压后,由检测装置再次检测铆压点的高度,判断铆压点大小是否一致。如果铆压点合格,则此工件为成品进入下一工位进行打标,如果铆压点不合格,则此工件成为废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117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型浇口杯
- 下一篇:弧形孔内缘逐次翻边的模具及弧形孔内缘逐次翻边的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