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益微生物菌群扩大液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8081.3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义盼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16;C12N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 代理人: | 张钇斌 |
地址: | 5157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益 微生物 扩大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菌群扩大液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有益微生物菌群扩大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我们将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和发酵丝状菌简称为有益微生物菌群,其生产方法是将上述菌属菌种混合在一起,利用糖蜜(或红糖)、水作为培养基,同时放入密封的无毒容器内,在常温下静置培养发酵,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整个发酵过程,形成产品后可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农业肥料、农田土壤改毒剂、环境除臭剂、水质改良剂等农业领域和卫生领域。
由于产品的形成生产时间较长,发酵过程需要一个月,如果达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产品会产生断续发酵,产生气体涨坏包装瓶的现象,造成产品无法销售,制约了产品的出厂速度和规模。有的厂家因为市场的急需,缩短产品发酵时间,因而使产品出现爆瓶现象,有的厂家因为发酵时间不够,不敢出厂,从而影响市场供应。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时间较短、不易出现涨气爆瓶现象的有益微生物菌群扩大液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有益微生物菌群扩大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红糖和水作为培养基放入设有开口的无毒容器中,然后将酵母菌、发酵丝状菌一起接种无毒容器的培养基中,保持温度为35-40℃,并连续搅拌发酵24小时,得发酵液;
(2)将红糖和水作为培养基放入设有开口的无毒容器中,将革兰氏阳性放线菌接种到无毒容器的培养基中,保持温度30-35℃,并连续搅拌发酵6小时,得发酵液;
(3)将红糖和水作为培养基放入密封的无毒容器中,将光合菌、乳酸菌一起接种到无毒容器的培养基中,保持温度为40-45℃,不断振荡培养发酵12小时,得发酵液;
(4)将步骤(1)、(2)和(3)中得到的发酵液混合在一起,放在密闭无毒的容器内静置24小时,即得有益微生物菌群扩大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酵母菌、发酵丝状菌的接种量均为100亿个/克,所述培养基中红糖与水的质量比为5∶100,菌种与培养基的质量比为1∶1000。
所述步骤(1)所得发酵液中菌数大于等于4×108个/克。
优选地,步骤(2)中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的接种量为100亿个/克,所述培养基中红糖与水的质量比为10∶100,菌种与培养基的质量比为1∶2000。
所述步骤(2)所得发酵液中菌数大于等于1×108个/克。
优选地,步骤(3)中光合菌和乳酸菌的接种量均为100亿个/克,所述培养基中红糖与水的质量比为5∶100,菌种与培养基的质量比为1∶1000。
所述步骤(3)所得发酵液中菌数大于等于5×108个/克。
所述步骤(4)所得有益微生物菌群成品中各种菌属总和大于等于10×108个/克。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的振荡为纵向或横向振荡。
本发明将不同特性的菌属分开培养,根据每种菌属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温度、发酵环境和发酵方法,得到不同的发酵液,然后将得到的每种发酵液混合在一起放入密封的无毒容器中静置24小时,即可得到有益微生物菌群成品。本发明步骤(1)、(2)和(3)可同时进行,共需要24小时,然后将所得的每种发酵液混合静置24小时即可得到成品,整个发酵过程只需要48小时,大大缩短了发酵时间。而且,酵母菌和发酵丝状菌为好氧菌,在不密封的无毒容器中发酵培养;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由于会摄取其他菌群的氨基酸和糖类,所以单独培养,因其为好氧菌,在不密封的无毒容器中发酵培养;光合菌和其他菌群有共生的特性,同时也偏于厌氧菌属,乳酸菌属厌氧菌属,将光合菌和乳酸菌在密闭的无毒容器中发酵培养;根据每种菌属的特性,分开组合培养,能够有效避免产品涨气爆瓶的现象。本发明可大大提高有益微生物菌群的产量,节省人力物力,满足市场需要,而且采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有益微生物菌群没有涨气爆瓶的现象,产品质量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有益微生物菌群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义盼,未经张义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80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