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可霉素的分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98514.1 | 申请日: | 2011-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6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安;蓝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7H15/16 | 分类号: | C07H15/16;C07H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薛琦;朱水平 |
| 地址: | 2000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可霉素 分离 方法 | ||
1.一种林可霉素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含林可霉素发酵液酸化后过滤,然后调碱性后再次过滤取滤液,之后上样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反相吸附树脂柱,先用与上样液同pH的碱性水溶液洗脱除杂,再用正丁醇洗脱林可霉素,收集林可霉素正丁醇溶液进行浓缩、酸化并结晶,然后再用丙酮重结晶,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林可霉素发酵液由林肯链霉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经过本领域常规方法发酵培养获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林肯链霉菌为林肯链霉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 NRRL 2936、林肯链霉菌Streptomyceslincolnensis CPCC 280065、或者林肯链霉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 CPCC24085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林可霉素发酵液酸化后过滤,然后调碱性后再次过滤取滤液步骤中,所述的酸化为草酸调pH 2-4,较佳为草酸调pH 3;所述的调碱性为氢氧化钠调pH 9-11,较佳的为氢氧化钠调pH 10;所述的过滤为板框过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反相吸附树脂的型号为NM PS100或微球1号;所述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反相吸附树脂的粒径为50-120μm,孔径为较佳的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样的上样量为≤50mg/mL树脂;所述的上样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反相吸附树脂柱的吸附流速为0.02BV/min-0.04BV/min。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上样液同pH的碱性水溶液为氢氧化钠水溶液;所述的pH值为9-11,较佳的为10;所述的与上样液同pH的碱性水溶液的用量为4.5BV-5.5BV,较佳的为5BV。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丁醇的用量为1.5BV-2.5BV。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林可霉素正丁醇溶液进行浓缩、酸化并结晶步骤中,所述的浓缩为50℃-80℃减压浓缩;所述的浓缩的终点为浓缩至原体积的15%-25%;所述的酸化为盐酸调节pH调整0.5-2.5;所述的结晶条件为20℃-30℃静置4h-8h。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酮重结晶为10倍以上体积的丙酮溶解后浓缩至原体积的10%-20%再静置结晶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85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开关磁阻水管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风冷柴油机启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