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覆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96548.7 | 申请日: | 2011-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1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 发明(设计)人: | 程迪;付元文;王明强;徐云军;尹正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1391 | 分类号: | H01M4/139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8 | 代理人: | 张玉梅 |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覆型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锰酸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针对传统的锰酸锂制备工艺和技术原理的改进。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比能量大、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成为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源的有力竞争者。而正极材料由于其价格偏高、比容量偏低成为制约动力锂离子电池被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瓶颈,尤其是正极材料的安全是引发电池安全的主要原因。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具有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安全性好,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因此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但LiMn2O4在电化学充放电过程中的不可逆容量损失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表面修饰改性和离子掺杂的方法都被认为可以有效的改善LiMn2O4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John-Teller效应。
Li Guohua等(J.Electrochem.Soc.,1996,143(1):178)采用掺杂Co、Cr、Ni改善了LiMn2O4的循环性能。Robertson(J.Electrochem.Soc.,1997,144(10):3500)所制低掺杂正极材料LiCr0.02Mn1.98O4也都显著改善了循环性能。虽然这些掺杂材料在室温下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但在55℃高温下充放电循环时对容量衰减的抑制效果仍然不佳,且比容量也较低,只有约110mAh/g。采用包覆(Prog.Batteries Battery Mater.,1997,16:1)或F与Al共同掺杂所制改性锰酸锂材料(J.Power Sources,1999,81~82:39)的高温性能虽然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比容量仍然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覆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针对锰酸锂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循环的不稳定性及比容量较低,提出的一种针对传统的锰酸锂的技术原理和工艺的改进。首先通过金属离子溶液分次沉淀的方法,使不同金属离子共沉积包覆在原沉淀的表面以合成类球形的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得到包覆有镍锰酸锂的类球形的锰酸锂材料,这种材料在55℃下循环稳定性好,具有较高的比容量(130~135mAh/g)、较高的电压平台和优良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的一种包覆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一)分别用去离子水配制浓度为1~5mol/L的含有锰源化合物和镍源化合物的溶液;
(二)分别用去离子水配制浓度为1~5mol/L的碱液和浓度为0.5~2.5mol/L的氨水溶液;
(三)在恒温搅拌条件下,以浓度1~2mol/L的NH3·H2O溶液为基液,缓慢加入含有Mn2+金属离子的溶液和足量的碱液,滴加结束后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为5~9,反应5~12h,减压抽滤,得到浅绿色沉淀;将沉淀物置于浓度1~2mol/L的NH3·H2O溶液中,恒温超声分散10~40min,加入含有Mn2+、Ni2+的金属离子溶液,在恒温搅拌条件下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滴加结束后调节反应体系pH值为8~12左右,反应5~15h;减压抽滤,洗涤至滤液的pH值在6.8-7.2左右,不再发生变化,然后将沉淀物在11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15h,得到包覆的类球形的前驱体Mn(OH)2-Ni1-xMnx(OH)2,(0<x<1);
(四)将步骤(三)中所得Mn(OH)2-Ni1-xMnx(OH)2(0<x<1)粉体置于坩埚内,在气体气氛中于300~600℃温度范围内分段分次预热5~15h;
(五)按摩尔比Li∶M(Mn+Ni)=0.9~1.2∶2的比例称取步骤(4)中所得类球形的氧化锰-氧化镍锰与锂源化合物在球磨机上球磨,均匀混合;
(六)步骤(五)得到的原料在400~700℃的温度范围内分段分次继续预加热2~14h,然后在球磨机上球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65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半导体器件的驱动方法
- 下一篇:填砂复合桩、成桩装置及其成桩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