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理江河入海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9110.6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3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陶松垒;滕一峰;赵志方;陈丽君;魏博闻;应林江;沈波;陈国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E02B3/04;E02B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江河 入海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江河入海口治理方法,尤其是一种入海口岸消能、促淤、护堤和人工冲积岛形成方法。属于环境保护和海岸工程技术。
背景技术
自然状态的江河,由于长期受上游山水的自然冲刷,形成迂回曲折的河道。由于江河深浅宽窄不一,流速不同,河道两岸不断被冲蚀,洪水来时在江河下游的入海口附近形成大片的泄洪区。江河的入海口附近是人们喜欢居住的地方,于是人们总是筑堤围垦,压缩原来的泄洪区面积,形成繁华的三角洲。在江流河道中,由于水土流失,日积月累,渐渐地沉积起越来越厚的泥层,由于河床的提高,两岸的堤坝又要加固提高,造成恶性循环。不但使河床提高,库容减少,污染环境,影响交通,而且在汛期会洪水泛滥,危及堤防,造成水灾。中国有1亿多的人口住在本应留给洪水的泄洪区里,海啸台风,山洪暴发,水一涨起来,自然成了灾。所以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的减少,居住环境的改善,沿海经济的发达,江河入海口岸的繁华,人们对江河的治理就提出了更高需求。
在江河入海口附近由于长期受海潮的吐纳和上游洪水的冲刷,形成大喇叭口的平面外形。导致潮能聚集和潮波变形产生破坏力极大的涌潮,危及两岸的堤坝。入海口附近纵向隆起的沙坎,江宽水浅,主槽游荡不定,两岸边滩淤涨坍塌无常。潮流大进大出,咸潮长驱直入。冲积平原上的广阔的滩地资源和上游淡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水浅潮猛,水下地貌,随时改变,航道难定,交通不便,船舶无法通行,而且事故频发。泥沙流动,地基板块多变,建筑物造价昂贵,难以立足生根。
所以,如何解决潮能聚集,防洪御潮,稳定主槽,改善航运,稳定地基,充分利用淡水和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入海口岸的黄金地带,是人们一直在着力研究的课题。
关于江河治理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报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委员会水科院赵文林、杨文海、钱意颖等进行了高含沙水流基本规律的试验,研究了浑水粘滞系数与宾哈姆体物理特性;清华大学钱宁、费祥俊,西北水科所张浩、任增海也对高含沙水流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特别是在国家85科技攻关项目中,武汉大学王明甫、陈立,清华大学费祥俊等又做了大量工作,对天然河流高浓度泥浆在不同流态、不同流区的阻力规律、流速分布特点又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清、浑水水力坡降的相互关系。林一山对长江流域规划和平原河流的治理方法作了有价值的研究。浙江水科院、钱塘江管理局、河口研究所对江河泥砂的运动变化规律,作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所有这些研究成果为本发明奠定了基础。通过检索国内外专利文献及相关的数据库,从寻找到的资料可见,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在这一技术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研究试验成果都是本发明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未发现利用自然能量因势利导,顺水推舟的方法,解决入海口问题。采用硬壳堤坝法和分流鼻子法的江河治理方法,也未发现采用消能促淤护堤的实现入海口岸综合治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这一问题,在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综合治理方案。目的在于满足江河的泄洪、压潮、灌溉、蓄水、交通航船的功能,增加土地资源,建成湿地公园。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消能促淤、地基处理、分流聚沙、硬壳堤坝、引河开挖、闸门建造和种植固砂。
其特征是:第一步,首先对入海口岸进行勘测,找到江中礁或江边突出的山嘴、矶头,摸清地质地貌和的水文状况,了解相对稳定的纵向隆起的沙坎,及变迁规律;第二步,在喇叭口临海段的中部打设排桩和抛填石笼,实施促淤消能和地基处理措施,建成防波堤;第三步,在河道渐宽段的江中礁或江边突出的山嘴、矶头上设置分流鼻子堤坝,并在分流鼻子堤坝的一侧建造闸门,开挖引河;第四步,沿着分流鼻子堤坝的两侧至少筑一道硬壳堤坝,并顺着自然流线形状逐渐向下游伸展,形成两条河道;第五步,一边逐渐向下游建造硬壳堤坝,一边对河道进行疏浚,并将疏浚清淤的泥沙就近堆放于硬壳堤坝圈闭的范围内,形成人工岛;第六步,在人工岛上设置岛中湖,取湖中的泥沙加高周边堤坝的高程;第七步,在人工岛和岛中湖的周边种植固砂,并沿边护坡。
为了便于叙述,我们把未进入喇叭口状的江河称为上游,进入喇叭口状的江河称为下游。喇叭口状的入海口分成三段:靠江河上游的一段称为渐宽段,靠海的一段称为临海段,介于渐宽段与临海段之间的一段称为扩展段。
所述的对入海口岸地貌进行勘测,是为了摸清水文汛情和地质地貌。在渐宽段找到并确定设置分流鼻子堤坝和闸门引河的位置。在扩展段探明纵向隆起的沙坎和相对稳定的主槽。在临海段确定利于促淤消能的打桩抛石的位置。掌握一手的水文地质资料,了解丰水期和涸水期的流量,常年平均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9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