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钩尾框及车钩缓冲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82265.7 | 申请日: | 2011-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 发明(设计)人: | 姜岩;崔英俊;丛盛国;孟庆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G9/04 | 分类号: | B61G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勇 |
| 地址: | 16100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钩尾框 车钩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铁道车辆连接车钩的钩尾框及车钩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铁道车辆用车钩缓冲装置分为固定车钩缓冲装置和转动车钩缓冲装置,钩尾框是车钩缓冲装置的重要部件,铁道车辆通过车钩连接起来,车钩通过钩尾销与钩尾框连接,从而保证列车车辆之间连接,组成列车运输并传递牵引力。连接车钩的钩尾框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固定锻造钩尾框,另一种是转动锻造钩尾框。固定车钩缓冲装置采用的钩尾框为固定钩尾框,如图1所示,车钩11与设置在固定钩尾框14内的缓冲器15通过从板13连接,车钩11与固定钩尾框14之间通过穿设钩尾轴12连接,固定钩尾框14与缓冲器15底面接触的内端面为承载面;转动车钩缓冲装置采用的钩尾框为转动钩尾框,如图2所示,车钩21与设置在转动钩尾框24内的缓冲器25通过从板23连接,车钩21与转动钩尾框24之间通过穿设钩尾轴22连接,转动钩尾框24与缓冲器25底面接触的内端面为承载面;钩尾框在使用中主要承受牵引载荷,无论是固定钩尾框14还是转动钩尾框24,其承载面10均为一个平面,如图3、4所示,此种结构局部强度薄弱,这样随着铁道车辆运行速度、牵引吨位的不断增加,铁道车辆用钩尾框发生的裂纹、断裂事故明显增多,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与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钩尾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有效提高钩尾框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及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钩尾框,包括横截面呈长回字形的空心框体,所述空心框体其中一端的内侧面为用于承受载荷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包括重载区和轻载区,所述重载区相对所述轻载区能使钩尾框承受的载荷强度较大,其中,所述轻载区包括所述承载面的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所述重载区位于所述承载面的中间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至少有一部分所述重载区相对所述轻载区端面向外凸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钩缓冲装置,包括车钩、钩尾框和设置在所述钩尾框内的缓冲器,所述车钩与所述缓冲器之间设置有从板,所述车钩与所述钩尾框之间穿设有钩尾轴,所述钩尾框包括横截面呈长回字形的空心框体,所述空心框体其中一端的内侧面为用于承受载荷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包括重载区和轻载区,所述重载区相对所述轻载区能使钩尾框承受的载荷强度较大,其中,所述轻载区包括所述承载面的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所述重载区位于所述承载面的中间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至少有一部分所述重载区相对所述轻载区端面向外凸出。
本发明提供的钩尾框及车钩缓冲装置,由于对承载面划分了重载区和轻载区,重载区能够承受强度较大的载荷,轻载区承受的载荷强度相对较小,换句话说,就是力的作用位置位于重载区要比位于轻载区钩尾框的应力分布更合理,承载面及其他关键区域的应力更小,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施加在整个承载面的载荷均布而不加以区分的话,若载荷大于轻载区的承受极限,该区或者钩尾框的其他关键区域就会首先产生变形甚至裂纹,从而导致整个承载面或其他关键区域的损坏;这里的重载区和轻载区的具体形状和分布取决于承载面本身的形状和结构,通过对承载面划分重载区和轻载区,并使重载区的端面相对轻载区向外凸出,这样,承载面在受到缓冲器底面的冲击时,重载区由于端面凸出而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轻载区由于凹陷而受到较小的冲击载荷,此种结构改变了现有的承载面格局和形状,使其抗弯变形薄弱的中部及应力集中的边缘区脱离与缓冲器底面接触降低所受载荷力,通过改变受力分布提高尾部框板薄弱部位的强度,降低钩尾框在使用中裂纹、断裂事故的发生,保证列车连接可靠和运用安全,同时保证本发明钩尾框与既有钩尾框的互换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固定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转动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钩尾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车钩缓冲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钩尾框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的钩尾框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钩尾框实施例三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沿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钩尾框实施例四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沿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钩尾框实施例五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22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