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直接腐熟作物秸秆还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4633.3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徐维烈;杨涛;陈玉峰;袁庆丰;胡定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8;C12N1/14;C05F11/08;C12R1/125;C12R1/865;C12R1/685;C12R1/885;C12R1/465;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直接 腐熟 作物 秸秆 还田 复合 微生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直接腐熟作物秸秆还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同时还涉及该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剂适用于油菜、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的腐熟还田,腐熟秸秆速度快,方法易行,操作简便。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变,农作物秸秆不再是农民的主要生活能源,农民为了简便将秸秆在田间一烧了之,造成每到收获季节农村出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景象。秸秆焚烧有四大坏处:一是浪费资源,导致大量有机物不能回田;二是严重污染环境;三经常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四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相关资料显示,全国各类秸秆年产生量近7亿吨,秸秆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秸秆还田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容重,增强土壤透气性和保肥保水能力。由于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高分子物质构成,且表面存在大量硅质或(和)蜡质层,自然状态下,秸秆腐熟需要很长时间,直接还田往往对后茬连作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研究开发促进秸秆快速腐熟的微生物菌剂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部、财政部从2006年起,逐年加大土壤有机质项目提升补贴力度,采取技术补贴方式,鼓励农民还田秸秆、对农民应用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购买秸秆腐熟剂给予补贴,每亩补贴20元,招标采购秸秆腐熟剂,引导农民使用。2009年推广应用面积1200万亩,2010年达到1800万亩,各省市也单独招标采购,不断扩大产品应用范围和规模,市场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直接腐熟作物秸秆还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简称秸秆腐熟剂),本发明配方合理,使用方便,腐熟秸秆速度快,采用现代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将筛选培养的多种能够高效产生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功能菌株组合培养而成为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白浅色链霉菌等多功能菌株构成,具有菌株组合新、结构稳、酶活强、菌数高等特点。该菌剂主要应用于农业种植中作物秸秆腐熟还田,将其转化为高效、安全、环保的生物有机肥。秸秆腐熟剂能快速腐熟农作物秸秆,可在7-10天将田间秸秆完全腐熟,解决了农作物秸秆还田中存在腐熟慢、还田难的问题,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了“用地养地”的作用,破解了长期以来在秸秆还田问题上政府鼓励、农民懈怠的困局。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直接腐熟作物秸秆还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快速腐熟作物秸秆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
原料 % 原料 %
枯草芽孢杆菌 5%-50%; 酿酒酵母 1%-35%;
黑曲霉 1%-30%; 拟康氏木霉 0.5%-30%;
黄胞原毛平革菌 0.1%-20%;白浅色链霉菌 0.5%-25%。
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黑曲霉、拟康氏木霉、黄胞原毛平革菌、白浅色链霉菌试管种均采购于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一种用于快速腐熟作物秸秆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它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优选范围):
原料 % 原料 %
枯草芽孢杆菌 10%-45%; 酿酒酵母 5%-28%;
黑曲霉 5%-25%; 拟康氏木霉 3%-25%;
黄胞原毛平革菌 4%-20%; 白浅色链霉菌 3%-18%。
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黑曲霉、拟康氏木霉、黄胞原毛平革菌、白浅色链霉菌试管种均采购于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一种用于快速腐熟作物秸秆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它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最佳范围是):
原料 % 原料 %
枯草芽孢杆菌 10%-35%; 酿酒酵母 8%-25%;
黑曲霉 10%-20%; 拟康氏木霉 8%-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4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氧化物微粒分散浆料
- 下一篇:一种有效减少位错的方法及一种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