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发光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73533.9 | 申请日: | 2011-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4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 发明(设计)人: | 曾坚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36 | 分类号: | H01L33/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发光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发光芯片。
背景技术
由于照明应用将是半导体发光技术市场化的主要方向,因此,如何提高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发光效率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现有半导体发光芯片的n型电极通常设置在作为发光面之一的n型半导体层的顶面上,从而会降低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高发光效率的半导体发光芯片。
一种半导体发光芯片,其包括基板、设置在该基板上的发光结构层及第一电极。所述发光结构层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及第二半导体层,该发光结构层内还形成有至少一离子注入区,该离子注入区由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底面贯穿发光层并延伸至第一半导体层内部,各离子注入区内开设有由第二半导体层底面贯穿至第一半导体层内部的容置槽。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设置在基板与发光结构层之间的基底及由基底延伸而出的至少一连接部,该至少一连接部对应地设置于容置槽内并与第一半导体层电连接。
所述半导体发光芯片通过将所述第一电极埋设在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内部以使得作为发光面之一的第一半导体顶面不会受到遮蔽,从而提高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出光效率。而且,埋设在内部的第一电极的接触面积可做得比较大,从而降低电流密度,可减缓因电流密度升高而使发光效率下降的现象,使得半导体发光芯片可以承受更高的操作电流。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半导体发光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半导体发光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35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号闭锁控制方法
- 下一篇:热开关、安装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