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无缝弯头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3400.1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0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福;王永红;章志孝;孙国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科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无缝 弯头 生产工艺 | ||
1.一种不锈钢无缝弯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进料:从原材料合格供应商处采购;
2)、材料复检:材料到厂后,置于待检区,由材料保管员核对材料的规格、数量进行复检;
3)、标注贯穿性色标:复检合格后的原材料,置入原材料仓库合格区,并由仓库管理员,按钢管贯穿性,钢板四周性,依据企业内部规定分材质标注不同的色标,以确保下料过程中每个管坯上都有对应的色标,并建立台帐,纳入原材料物资管理;
4)、编制工艺流程卡;
5)、下料:依据所用材料的扩径或缩径率,选用合适的用料,钢管采用带锯床,钢板采用等离子自动下料机,并按一定的角度和尺寸下料,最大层度的降低耗材;
6)、标识:此为移置色标,或按客户要求作特殊标记;
7)、冷推压制成型:
71)、装模和调试
首先根据产品需要选择模具和设备,安装模具下模,并根据设备中心高度,调整下模,其次,安装内置芯棒,根据模具下模和产品用原材料厚度,调整芯棒与下模间的间隙距,再次,安装推杆并根据芯棒调整其高度,使之中心点与内置芯棒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并根据成品规格,调整推杆与内置芯棒间的可运行距离。最后安装上模并调整,使之与内置芯棒的间隙距,与下模与内置芯棒的间隙距保持一致,至此,装模和调试完成;
72)、安装和调试导套模
根据内置芯棒与推杆的位置,调整导套模高度。使之中心线与内置芯棒中心点与推杆中心点连线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可;
73)、冷推压制成型
先将管坯上胶,胶干后成型前再沾润滑油后,就可冷推压制成型,管坯摆放时一定要注意角度,并摆正;
8)、校型标识:用专用模具和液压机进行校型,以确保弯头角度和偏离角;
9)、平口:用专用坡口机设备进行,并针对对焊口端部保留一定的余量,以利于再加工,并确保角度和端面垂直度;
10)、检验:利用专用量具,如角尺或角度检验平台、测厚仪或卡尺,对半成品进行外观质量,几何尺寸进行检测;
11)、热处理:采用固溶或稳定化热处理工艺,易变形管件固溶处理前,要设计工装加固,管件易变形程度主要考虑它的内径和壁厚及弯曲率;
固溶处理时,加热炉要预热到300℃,然后管件进炉,快速升温至热处理温度,进行保温;水冷却时,应不断用循环水冷却;
12)、标识:热处理后,移置色标;
13)、表面处理:外观修磨,针对产品的外观存在的缺陷,在确保产品最小公称壁厚的87.5%的前提下,可进行修磨,但针对不超标的缺陷,可不进行修磨,但客户要求的除外,针对超标缺陷,可进行焊补,其焊补工艺须是经过焊接评定的,其返修工艺也必须是经过评定和认可的;
14)、标识:针对修磨或返工后的产品,移置同样的色标;
15)、坡口加工:利用专用的设备和夹具,对产品对焊口端部进行坡口加工。以确保对焊口端部角度37.5°±2.5°,对焊口端部的纯边1.6±0.8mm;
16)、终检:在检测外观质量,几何尺寸外,此终检以无损检测为主。无损检测按相关标准或客户要求进行;
17)、防腐处理:酸洗、钝化工艺流程,去油、清理污物,净水冲洗,钝化,净水冲洗,吹干;
18):产品标识:按客户要求或公司内部规定执行,但标识前必须对特种材料进行最终材质确认;
19):包装入库:按客户要求进行,必须做到防潮防绣,防碰撞防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无缝弯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
热处理工艺采用固溶时,热处理温度;980~1100℃,保温时间:管件达到1050℃后,按1分钟/1mm计算保温时间,至少保温45分钟,最多保温60分钟,冷却方式:快速冷却,厚度≥5mm采用水冷;厚度<5mm采用风机空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无缝弯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热处理工艺采用稳定化处理时,热处理温度:815~870℃;保温时间:保温时间应足够长,原则4.7分钟/mm厚,或每英寸厚度至少保温2小时,冷却方式:炉冷或空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科管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科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34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运行时能够减少或杜绝漏气的气泵结构改进方案
- 下一篇:一种织物柔软液体洗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