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粘菌素E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72977.0 | 申请日: | 2011-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0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宋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谱尼测试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36;G01N30/7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色谱 串联 动物 食品 多粘菌素 残留 测定 方法 | ||
多粘菌素E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粘菌素E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粘菌素E的残留量进行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粘菌素属于多肽类抗生素,主要有A、B、C、D、E五种成分。兽医临床应用的主要是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其中以多粘菌素B,抗菌活性最强,但其毒性较大。而多粘菌素E即粘杆菌素,具有较低的毒性及良好的抗菌活力。多粘菌素E是Koyama等从福岛县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多粘芽孢杆菌抗敌素变株培养液中产生的碱性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E又名粘菌素、克利斯汀、粘杆菌素、抗敌素等,它是一种至少含有30多种不同成分的混和物,主要为多粘菌素E1和多粘菌素E2的混合物,粘杆菌素A和粘杆菌素B的分子式分别为C53H100N16O13和C52H98N16O13。近年来,一些国家出现假芽孢杆菌和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多粘菌素治疗此类细菌具有较好效果。但要尽量降低其毒副作用,充分利用其促生长和预防、治疗作用;避免随意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而引起不必要的毒副作用;肌肉注射粘杆菌素后要有休药期;严禁在畜禽产蛋期和产奶期使用粘杆菌素。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方便和经济的检测方法,有利于监控动物源性食品中粘杆菌素的残留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通过摸索提取液最佳配比,最 佳的提取时间,最佳的净化条件和最佳色谱质谱条件而提供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粘菌素E的残留量测定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本发明的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粘菌素E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已粉的试样5.0g(精确至0.0001g)于50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提取液25mL,均质2min后,4℃下10000r/min离心10min。转移上清液至另一离心管中,残渣中加入20mL提取液重复以上提取操作。合并2次提取上清液后,加入正己烷20mL涡旋2min,10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层液。下层液中再加入正己烷20mL重复以上脱脂操作,所得下层液待净化。
将上述所得试样提取液转移至Oasis HLB净化柱(用甲醇和水各6mL预洗活化),先用10mL水洗涤,弃去流出液。再用3mL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于40℃水浴上氮气流下将有机相吹干。试样用甲醇溶解并定容到1.00mL后,混匀,经0.22μm滤膜过滤,得到试样处理液。
称取多粘菌素E标准品,用甲醇溶解后作为储备液,然后进一步用甲醇稀释为具有浓度梯度的标准使用液;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标准液和试样处理液进行检测;
计算结果,试样中多粘菌素E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X-试样中多粘菌素E的残留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ug/kg);
C-试样处理液中多粘菌素E的浓度(ng/mL);
V-试样提取液的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试样的称样量,单位为克(g);
优选地,所述提取溶剂为甲醇和甲酸水溶液,比例为10∶4。
优选地,均质提取时间为2min。
优选地,4℃的条件下10000r/min高速冷冻离心10.0min。
所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试样处理液进行检测的条件为:
液相色谱条件
分析柱:Acquity BEH-C18,2.1mm×50mm,1.7μm
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20+80
流速:0.2mL/min。
进样量:10μL。
质谱条件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
扫描方式:正离子扫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谱尼测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谱尼测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29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头驱动装置
- 下一篇:跨尺度微纳米级原位拉伸压缩力学性能测试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