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牛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71705.9 | 申请日: | 2011-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7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连才 |
| 主分类号: | B62B11/00 | 分类号: | B62B11/00;A63G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61615***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木牛 | ||
技术领域:运输工具
背景技术:中国古籍《三国志》中记载,三国时期诸葛亮由于战争需要设计、制作出木牛流马用以军队粮,并且在《三国志、武侯传》中记载有木牛的形态。现代的人们对此有众多设计,使木牛的形状千姿百态,如号为:00264520、3;200520243322、8;200720079792、1;2008200110933、6 201010286045、1中国专利。他们把木牛流马做成一物,或用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与记载不符或不适合长途运输的机械,对复原木牛没有任何作用。
发明内容:做木牛首先要研究‘木牛法’,根据实际为木牛定型。《三国志、武侯传》记载木牛的形制为:“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鞦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这里有木牛作用效率的描述,更主要的是对木牛形态的描述。
从《武侯传》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木牛的形态并不是与耕牛一模一样,木牛只是意义上的牛,说是牛是因为它具有耕牛的某些特征,和耕牛一样有运输粮食的作用。也可以看出与耕牛有许多差异,如“方腹、曲头、一脚四足、横领……”等,这些都是与耕牛不同的地方。可能这个机械被叫做木牛了,它的部件只能以牛身上的名称来命,这些特殊构件应用特殊作用。
《武侯传》中记载的木牛的形态是直观的,仿佛一个人站在那指着木牛说:“曲者为头、双者为脚、横者为领……”。它的每个构件站在旁边的人一眼就能看到,仿佛给我们一个侧面图。
《武侯传》中说:“木牛者:方腹曲头”,很明确地说明了腹与头的形状,腹是方形的,用来装粮食的箱子,这是定论。头是曲形的;,至少应有一个曲面的特点。
“一脚四足”。耕牛有四条腿,很明显木牛要比耕牛多一个着地的脚,它明显区别于其他四足,有脚的形状。
“头入领中”,领:颈、脖子,耕牛的领前连牛头后连牛体,木牛的体没有别的,只有方腹,领只能在方腹的前上部,后面说“横者为领”说明是横向连接。“头入领中”说明木牛的头没有在领的前面,它在领里。
“舌著于腹”,木牛的形态是直观的,舌应一眼就能被看到,“舌著于腹”说明舌在腹上,腹的前上部是领,领里有头,舌只能在领下面的腹上。后面又说“垂者牛舌”,说明舌在那垂着。由《三国演义》得知舌是一种制动装置,一般动牛舌木牛就不动了,那么这个垂着的牛舌会不会在向上翘起时,就产生制动的效果?值得思考。
“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说明木牛只有运输量大,一个人操纵几个“群行”时才能用得上,否则不值得。也可以看出“群行者二十里”是经过测量的。而“特行者数十里”就是估计的数值了,可能没有测量过只是估计,也可能因路况的不同无法计算。木牛的群行有很大的难度,栈道不宽不能并排几个,只能前后几个,且不说后面的木牛靠什么方式获得动力,单就木牛间的距离就很难保持;它们间的距离应保持一定,绝不能一会远一会近,它们做相同的运动,走相同的距离,一动全动,一停全停。
下面说“双者为脚”,岂不与前面所说的“一脚四足”相矛盾吗?这也只能理解为两个有脚特点的构件是连在一起的。
又说“转者牛足”,说明足是能转动的,它是木牛法中唯一说明能转动的结构,可能是木牛的运动结构。牛足应在木牛的两侧,每侧两足,继分前后两足,共四足。
“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曲者为牛肋”,可以看出牛背是被什么东西覆盖,由于运粮的需要,它应是防雨设施。腹是方形可以装粮的箱子。“曲肋”?耕牛的肋是由背部的脊柱至胸腹,保护内脏器官的曲形骨头。木牛的肋也应是自背而出,位于腹侧的曲形装置。
“刻者牛齿”;齿的位置应接近于舌,舌的上面是领,领里有头,齿只能在舌的下面了,应有齿型。
“立者为牛角”;它一定在头上,是立着的角,它也应有它的作用。
“细者牛鞅”;牛鞅:是牛拉车时架在脖子上木质的,增加受力面积,防止牛领受伤的装置。这里用“细”,又该怎样理解呢?牛鞅上系的是套,套是用绳子做的,木牛是否直接拉套,木牛没有用木质鞅的必要?这根经过牛脖子的套,被叫做牛鞅了?
“摄者牛鞦轴”;摄:拿、取。牛鞦:是放在牛后,牛倒车时靠臀部的作用力,使车后退的装置。“摄者牛秋轴”,说明伸手就能拿到的轴就是牛鞦轴。它应在牛的后面靠臀的位置,并应有鞦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连才,未经张连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17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备O-去甲文拉法辛的方法
- 下一篇:轮胎更换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