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断电电位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3389.0 | 申请日: | 201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7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薛致远;罗鹏;张丰;吴长访;王维斌;陈洪源;赵君;毕武喜;徐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3/22 | 分类号: | C23F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任清汉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阴极保护 断电 电位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断电电位检测装置,涉及金属材料的一般防蚀、测量电变量和管道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阴极保护电位是管道是否受到有效阴极保护的重要判据。日常维护工作中所测量的电位是阴极保护通电电位。而根据GB21448中阴极保护准则,评判管道是否受到有效阴极保护的判据是管道的阴极保护极化电位,即断电电位。而通电电位是由IR降及断电电位组成的。因此,必须在测量过程中除去IR降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断电电位。
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断电电位测量方法检索表明:测量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断电电位主要有两大方法,试片断电法和GPS同步电流中断法。试片断电法通过中断与管道相连的埋地试片,测量并人工估读断电电位值,人为因素对结果影响较大。GPS同步电流中断法通过在恒电位仪输出端安装GPS同步电流中断器,可以选择万用表或配套数据采集器对断电电位进行测量,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并且当前相关设备均需进口,成本较高。
国外已有多家公司开发出相应的通电/断电电位测量系统。这类系统基本上均由以下两部分组成:电流中断器及配套的电位测量仪。在测量通电/断电电位时,先在阴极保护恒电位仪输出端安装电流中断器,以周期性的中断阴极保护电流,然后再由专人携带电位测量仪进行通电/断电电位测量。
中国专利ZL 03119386.2“阴极保护管道的管地电位和地表电位综合检测方法及装置”公开了一种阴极保护管道的管地电位和地表电位综合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采用至少各一个检测管地电位和地表电位的参比电极同时进行测量,并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瞬间中断电流法或外加激励电流信号法消除IR降,将记录仪采集的测试数据经微机分析,确定真实的管地电位和地表电位。
ZL 200510114259.X“微功耗阴极保护电位数据自动采集器”涉及一种微功耗阴极保护电位数据自动采集器,配合GPS同步电流中断器,能在微功耗条件下进行长输管道上阴极保护通电电位、断电电位的自动判断和检测。
基于电流中断器的上述测量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的不足:
第一,当管道受到杂散电流干扰时,因杂散电流的流动不受电流中断器的影响,所以测得的电位并非管道真实的极化电位;
第二,由于上述设备比较昂贵,而且测量步骤繁琐,只能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测量,而不能成为日常管理手段;
第三,对于一条管道来说只能每隔几年进行一次通电/断电电位测量,所测数据仅能评判测量期间阴极保护系统运行情况,而日常的管理只能参照检测期间数据进行,不利于阴极保护系统日常维护。
当前,我国管道运行企业一般每隔几年对管道进行一次通电/断电电位测量,对阴极保护系统进行断电电位评价,并确定出阴极保护系统通电电位运行参数,在日常工作中参照通电电位参数进行维护。
从管理角度上讲,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着如下不足:因为阴极保护系统的运行是受外界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利用每几年进行一次测量所获得的参数对阴极保护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其中必然也存在着一些误差。如果要消除上述误差,就应使通电/断电电位电位测量成为日常维护手段,而这就需要配备大量通电/断电电位测量设备,并对日常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而上述方案而耗资巨大而不易施行。
从技术角度上讲,现有的通电/断电电位测量系统在受到杂散电流干扰时,所测得的电位数据也将含有IR降成份,从而不能代表管道真实的极化电位。
《计量技术》第11期(2008年12月31日)公开了一种“”辅助试片法管道阴极保护电位的精确测量”,其核心是一种高精度、低功耗且自动消除阴极保护电位中IR降影响的便携式数据采集模块。但该技术在杂散电流干扰区对控制通断电周期、延时时间及电位采样点的精确度还并不理想,并不像所说那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真实、快捷、高精度、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安装维护便利的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断电电位检测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管道日常管理维护的基于试片法的便携式阴极保护通电/断电电位自动测量装置,它基于本身设计的检测装置进行。该装置在杂散电流干扰区,仍然可以测量出管道有效的极化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33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